长期供应:14克单面,17克双面彩色拷贝纸,并提供单色、双色、三色、四色、五色及六色拷贝纸印刷,可印刷各种颜色的产品商标,LOGO,也可满版印刷各种颜色,也包括金色和银色等特种颜色的印刷。
常用基本色公司均有充足的备货,14克单拷现货有19种颜色。17克的双拷有25种颜色可供选择,也可根据客户要求或提供国际标准色卡定做生产。最大尺寸为正度规格,787*1092MM。
我公司生产的彩色拷贝纸具有纸质柔软、易折易裁,拉力韧性好,不易破,防潮性能好,透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鞋子、服装、工艺品、礼品、皮具、玻璃,光学制品酒品,食品等的包装。
印刷流程如下:
根据客户的印刷图案,规格,颜色,尺寸等要求,
1.制版:制版宽度依据印刷尺寸不同,制版费不等;制版需要3-5天;
2.打样:打样需要3-5天;打样费依据印刷方案的不同收取300-500不等;打样费在确样下单生产大货时即可返还;
3.打样前需预先支付制版费和打样费;出样后,确认下单,需预先支付30%订金;
4.生产周期:一般需要3-5天,依据印刷数量而定;
(图为3色图案印刷拷贝纸单张特写,纸质细腻,光滑,透明度好)
(图为单色LOGO印刷拷贝纸)
(图为满版底色+1色LOGO印刷拷贝纸)
本司产品价格合理,品质把关严格,保证数量,包装完善(或根据客户要求包装),生产速度快,专线物流配送,及时安全 !欢迎来电洽谈!
字形字义:形声。字从糸,从氏,氏亦声。“氏”义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糸”指“植物纤维”。“糸”与“氏”联合起来表示“植物纤维(浆液)均匀铺摊在一块平底板上”。本义: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参考:《说文》:“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生。
据考证,中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蔡伦像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 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