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用较广泛的低频卡(ID卡),我公司除可以提供H4001厚白卡外,更可以提供带印刷的H4102薄卡,我公司的低频印刷薄卡符合银行卡的0.76mm厚度的标准。先进的制造工艺是我厂低频卡区别于其它工厂低频卡的最大优点,坏卡率远低于其它卡厂生产的低频卡。性能上的表现也远优于其它低频卡,使用寿命长。
芯片: 台湾4001 COB
工作频率:125KHZ
感应距离:8-20cm
ID厚卡:厚度1.8mm,标准卡尺寸大小,是目前最经济的射频IC卡片带有ID号码,带有一个便携孔,可以丝网印刷 LOGO 文字信息;
标准薄卡:厚度0.8mm,标准尺寸大小,可以胶印、丝网印刷、打印照片;
非标准薄卡:厚度1.05mm,标准尺寸大小可以胶印、丝网印刷、打印照片;
典型应用:巡更系统、考勤系统、门禁系统、企业一卡通系统等射频识别领域
ID卡介绍 ID卡即为THRC12/13只读式非接触IC卡,它靠读卡器感应供电并读出存储在芯片EEPROM中的唯一卡号,卡号在封卡前一次写入,封卡后不能更改。无源和免接触是该芯片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射频接口电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从读卡器接收射频能量,为芯片产生电源和时钟,并采用相移键控和加载调幅等技术实现卡与读卡器间的无线通讯。非接触式ID卡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等突出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
一、ID卡主要特点
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或13.56MHZ(THRC13);
卡向读卡器传送数据的调制方式为加载调幅;
卡内数据编码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BPSK相移键控方式;
卡向读卡器数据传送速率为3.9kbps(THRC12)或6.62kbps(THRC13);
数据存储采用EEPROM,数据保存时间超过10年;
数据存储容量共64位,包括制造商、发行商和用户代码;
卡号在封卡前写入后不可再更改,绝对确保卡号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T HRC13芯片除封装成标准卡片形状外,还可根据应用需要封装成筹码等多种形状。
二、ID卡工作原理
系统由卡、读卡器和后台控制器组成(见框图)。工作过程如下:
1、读卡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
2、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区域后,由卡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读卡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
3、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读卡器;
4、读卡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
5、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三、ID卡应用范围
与接触式IC卡相比,非接触式ID卡无需插拔卡,避免了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的各种故障,因而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特别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场合。THRC12/13非接触式ID卡主要可应用于身份识别和寻址控制,如门禁、保安、考勤等领域,也可扩展应用到展览会、公园、旅店、餐厅等公共场所的门票、优惠卡等。以及生产过程、邮政包裹、航空铁路运输、产品包装、交通等部门的物流、电子标签、防伪标志、一次性票证等众多领域。虽然它仅是一种只读卡,但利用后台计算机控制管理,即使是涉及收费管理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应用,如食堂就餐收费管理等。针对具体应用,可将持卡人的个人资料送入后台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配置应用软件,使用时通过读卡器将读到的卡号送至后台计算机,从数据库中调出持卡人的个人资料,而后根据具体应进行操作,因而应用范围极其广阔。
MF1卡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
盲目操作:造成某些区块误操作被锁死不能再使用。应当仔细参考有关说明的控制权限后,予先得出操作后的结果是否适合使用要求,并且列出操作顺序表单再操作。最好授权程序员对块3的设置作专人操作。
丢失密码:再读写时造成密码认证出错而不能访问卡。特别要求在对MF卡进行块3编程操作时,必须及时记录相关卡号的控制值,KeyA,KeyB等,而且应当有专人管理密码档案。
错误设置:对MF1卡的块3控制块了解不透彻,错误的理解造成设置造成错误的设置。目前Mf1卡的控制块仅只有8种数据块访问控制权限和8种控制块设置权限,超出这16种权限的其他代码组合,将直接引起错误设置而使卡片报废!
极端权限:当块3的存取控制位C13 C23 C33 = 110或者111时,称为极端权限。除特殊应用外一般不被使用!启用前认真权衡对密码读写,存取控制的锁死是否必要,否则,数据加密后即使有密码也无法读取被锁死的数据区块(看不见)!
设备低劣:低劣的设备将直接影响卡的读写性能。对MF卡进行块3编程操作的设备,特别要求其性能必须十分可靠,运行十分稳定!建议选用由飞利浦公司原装读写模块构建的知名读写机具!
编程干扰:在对块3进行编程操作时,不可以有任何的"IO"中断或打扰!包括同时运行两个以上程序干扰甚至PC机不良的开关电源纹波干扰等,否则,不成功的写操作将造成某个扇区被锁死的现象,致使该扇区再次访问时出错而报废。
数据出错:在临界距离点上读卡和写卡造成的。通常的读卡,特别是写卡,应该避免在临界状态(刚能读卡的距离)读卡。因为临界状态下的数据传送是很不稳定的!容易引起读写出错!
人为失误:例如,密码加载操作失误,误将KeyA加载为KeyB;或者是误将其他制卡厂约定的初始密码值如a0a1a2a3a4a5,b0b1b2b3b4b5加载到本公司生产的MF1卡内;或者在初始状态下(密码A=000000000000【隐藏状态,实际为ffffffffffff】,控制位=FF 07 80 69,密码B=ffffffffffff【可见】)若不经意地将KeyA=000000000000 删除后又重新输入12个"0",并加载了它!这时无意中已将KeyA原来12个隐藏的"f",修改成了12个"0",其后果可想而知!
卡片失效:读写均无数据传送,读写器报告"寻卡错误"!卡片被超标扭曲,弯曲而造成内电路断裂。
读写距离过近:与用户使用的读写器性能有关。标准型MF1卡的读写距离可达10cm(在飞利浦公司的标准读写机具上测试的最大距离),国产知名品牌读写器一般可达5-10cm。尺寸较小的匙扣卡,其读写距离当然比标准卡近许多,但只要可靠的读写距离≥5~10mm以上,一般不会影响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