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工件品种少、批量大、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用户,Sigmar(西格马)开发了以科学全自动、编程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全自动振动时效系统。
本系列有SSAN100B、SSAN100-1B、SSAN80B、SSAN50B等四个规格。
参数表如下:
功能如下:
1、可遥控操作
2、科学全自动
3、编程
4、单功能按键
5、大数码管显示
6、无槽永磁电机
7、人机对话
8、过载、过流、过速保护
9、主机、电机均采用了强、弱电隔离
综合特点:工艺较科学。
适用范围:少品种、大批量工件。
如下图梁形工件(a)扫描得a-n曲线如图(b),根据科学振动时效原理,进行振型分析后由图(c)(d)显然可见:共振频率n1 可重点消除A区应力,n2可重点消除B区应力。反之,针对有效工艺参数事先不熟悉的工件,若不分析工件应力位置,不分析现场峰值及振型与工件区域的对应关系,就按事先设定的原则去时效,则常会带来误时效、漏时效、乱时效。例:
假设残余应力在A区,选振幅最高的频率n2去时效则对A区没有效果,也即误时效;
假设残余应力在B区,选频率值最低的频率n1去时效,B区也达不到效果,也即误时效;
假设A、B区均有残余应力,若只选择其中一个峰值(即单峰值)时效则总有一区没有效果,即漏时效;因为只有n1、n2双峰值处理才能使A、B区都有效;
假设A、B区中只有一个区域有残余应力,既用n1又用n2去时效工件就会带来时间的浪费、无谓的电机损耗及噪音,也可能导致工件薄弱环节的疲劳,也即乱时效。
总之,由于振动时效控制箱(主机)只能识别a-n曲线(b);而振型只能靠操作者去现场亲自识别,所以盲目采用设备的全自动时效方式,必然导致误时效、漏时效、乱时效。也即,只有操作者根据残余应力分布先通过识别振型再反过来选择频率才可能达到时效效果。
故障自诊断
Sigmar在数码振动时效设备面板上设计了一组光电二极管灯,它们可根据主机内部的程序运行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或亮或灭,以此来表示不同状态,来指示操作输入参数或指令或警告操作者机器所处的状态,或时效工艺执行情况.
编程
1、为提高效率,减少振动、噪声、电机损耗,增大工作范围或保护范围,可用口令编程设定系统工作的最低转速值、最高转速值及过载保护电流值。对于额定工作区间为1000-10000r/min的设备,例如:若已知某个工件只在3500r/mi 处有一固有频率,则可设定系统的最低值、最高转速值分别为3000r/min和4000r/min。这样,开机后系统就自动快速稳定在3000r/min,,并在3500r/min附近时效,之后升速到4000r/min时就自动停机。这免去了1000-3000r/min及4000-10000r/min两个区间的无意义振动、噪声、电机损耗。 若已知某工件必须在10180r/min处时效就可将最低、最高转速分别设定为 9600r/min、11000r/min(电机可以短时超过额定转速10%),这样系统就只能在该转速区间工作。又如某工件某个峰值总是过载,那么可临时将过载电流值调大(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10%)来完成该峰的时效。
2、为便于大件用大电机,小件用小电机,一台主机通过按键输入口令即可匹配多种规格的激振器,这可避免用外部开关切换可能被他人误动而烧毁电机。
3、还设计了人机对话功能,编程时可告知目前主机状态、提示下一步工作,并对误操作报警。
4、可编辑、打印工作日期、工艺卡等。
5、可编制、固化定幅工艺、定速工艺、稳幅工艺、动态时效工艺、大构工件处理工艺、多峰值处理工艺、复杂构件处理工艺等多种自动工艺。
科学全自动
全自动方式是指振动时效系统在事先输入的程序下自动根据扫描曲线选择工艺参数、决定时效时间,时效结束前操作者不能干预系统、也不能调整参数的一种功能。他们大都是在扫描得到的固有频率中找一个固有频率值最低的固有频率在其附近时效,或找一个峰值高的固有频率,在其附近时效,或对所有扫描得到的固频时效。这种不分析工件具体应力情况的全自动方式可能导致漏时效、误时效、乱时效。
对于大批量的某一种工件,在摸索出其最佳振前准备条件及其若干有效频率、幅值高度、时效时间、效果评定方法、扫描次数等参数后,可将其参数存入主机并编号,以后该编号的自动工艺就可以在该准备条件下自动处理该种工件,这种全自动工艺才是科学的、实用的。可存储并执行这种工艺的功能称为科学全自动。它时效的峰值可能不是频率值最低的固频,也可能不是对应的加速度峰值最高的固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