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应用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 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到了近代,我国陶瓷业与国外相比却落后了许多。近几年,由于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和艺术家们的努力,现代艺术瓷器开始被海外收藏家关注,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开始注意到,现代艺术瓷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 现代艺术瓷器是收藏重点
一、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官窑陶瓷的投资太大,并不是普通收藏家可以玩得起的;而现代艺术瓷则不然,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
二、官窑陶瓷由于量少,买家又多,价格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不是捡漏,或是罕见之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升值,一旦遇上赝品,损失巨大。现代瓷暂时还没有这种风险,由于是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对收藏者来说升值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挑战性。
三、现代艺术瓷由于其艺术语言的新颖,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这也是收藏者对其青睐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
近两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的多次景德镇现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也为现代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收藏现代艺术瓷首先应清楚自己的收藏目的。一般来说,不外乎有三种情况:收藏一般艺术作品是出于喜爱和美化家居的需要;收藏名人名作,出于增值和提高收藏家身份的需要;按风格、年代、作者等类别进行收藏,出于系统化、专业化收藏的需要。
像二三类方式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做到的,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要有强劲的财力支持。一般收藏或是没有涉足过现代艺术瓷收藏的人还是按第一类方式进行。在准备收藏之前,首先应概略了解景德镇瓷器的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多看多比较不同陶瓷的优缺点。
在具有起码的陶瓷优劣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尝试购买一两件价位不高的艺术瓷。当然,通过第一步的收藏活动,对现代艺术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后,笔者建议这些收藏者可以去努力发现好的新人新作。因为新人新作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名人名作。这样就能花很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如果财力雄厚,名人名家的作品当然也不要放弃。但考虑到这类作品有些已达价格顶点,甚至由于商业炒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真正的价值,收藏家就应小心从事,最好是向懂艺术懂工艺的专家顾问进行咨询,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如果有条件的想按第三类方式收藏作品,除非本人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一般的惯例是委托专家或有声誉的代理人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藏品的品质。
现代艺术瓷器鉴别
第一应看作品的造型
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看装饰的效果
因为是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