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片;
(2)测出试片的最薄点,作为测量点;
(3)当试片为圆形时,沿试片圆周尽可能等距离地测量6点,如图4-1。
(4)当试片内表面是绞合线芯线痕时,各点上的厚度应按图4-2所示在线痕凹槽底部最薄处,沿试片圆周尽可能等距离测量6点。
(5)扇形线芯应按图4-3所示测量6点。
测量结果及计算
每个试样的平均厚度δ用试片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δ=(δ1+δ2+δ3+δ4+δ5+δ6)/6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试样的绝缘厚度,即试样的平均厚度。在产品标准中,一般规定绝缘厚度不小于标准规定的绝缘厚度标称值,就是说,按上述方法测量的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能小于标称值。不能把个别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作绝缘厚度。
平均值和最薄点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中有这两个指标同时满足标准要求,产品才算合格,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要求,都不能算合格。
以上说的是标准的测量方法,实际在生产过程中不用这样复杂。
操作工在实际测量时把绝缘或护套的皮剥开,用千分尺或游标卡测量一下最薄点及最厚点,再取平均厚度。在厚度做得较薄,判断比较困难时用上面方法进行最后判定。还有在线生产时也要经常测量,以确定生产过程中厚度也没有改变,这主要通过测量外径和缆芯直径计算得出,这种数据有时会误差太大,所以要以在下盘时或生产过程中剥皮,在横截面上测量的数据为准。
3.节距的测量
使用工具:卡尺或圈尺
测量步骤:
(1)用一张纸盖在导体上,再用铅笔在上面划出印子。或者直接在导体表面数根数。绞合的导体或绝缘线芯有几根就数几根,在纵向轴线上进行测量。
七、常用的计算公式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 (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3.1416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
L——导体的长度 (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t——绝缘厚度 (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 –d2)*π/4
或S1 =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