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被后世尊为『中华神品』!历代收藏家心驰神往,后世帝王权贵强取豪夺,辗转飘零,历经劫难。 宋徽宗是它的个收藏者,曾为之亲笔题名。北宋沦亡,此卷流入民间,徽宗题字散失;元灭金此卷再次进入元内府;元宫廷画匠『偷梁换柱』以赝品将其偷出,流入民间;入清后一度被大收藏家毕沅收藏,毕死后嘉庆帝将其收入清宫;后末代皇帝溥仪将其偷运出宫,藏于长春伪皇宫,后被解放军缴获,经辽宁省博物馆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许只有《清明上河图》它自己才清楚在这个美妙的名字背后,隐藏着多少尔虞我诈,多少刀光剑影,多少血雨腥风,多少悲欢离合。 《清明上河图》有着无以伦比的艺术价值和无法估量的文物价值;又因其一直传藏于深宫内府,世人只有闻其名难见其容,在传世的千余年里,怀着各种目的的仿本层出不穷。目前海内外各大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清明上河图》版本就有百余。 真正称得上『国宝』的只有两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明代仇英所绘的《仇本清明上河图》,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画家陈枚所绘的《院本清明上河图》。『仇本』和『院本』实际上是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以『宋本』为参照,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素材的艺术再创作。『宋本』、『仇本』、『院本』,有如祖孙三代,共同诠释了『中华神品』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