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M、10/100/100M可远端网管型光纤收发器
特性简介
10/100M、10/100/1000M混插可远端网管型光纤收发器是一款高可靠、低成本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器,其作用是高效率地实现10M、100M、1000M以太网电口和光口之间的转换。支持各种速率,单模/多模,单纤/双纤。此设备的网管界面设置简单,功能全面。支持多种网管方式,包括Snmp、Web、Console及Telnet等网管方式,并可以实现对机架的集中网管。
硬件功能
l 支持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等协议
l 满足IEEE802.3u、IEEE802.3x、IEEE802.3z、IEEE802.3ah等标准
l 采用高性能的自适应交换芯片,符合工业标准,实现真正的无阻塞传输交换性能,保证数据传输有更高的安全与稳定性
l 最大可转发包长2Kbytes,直通包长9K bytes
l 电口支持双绞线交叉/直连自动识别,方便客户使用
l 功耗小,发热量低,适应能力强;台式机内置专业通信电源,机架支持双电源冗余备份供电
l 每个电源模块最大可选100W,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l 收发器模块(插卡)和网管卡支持热拔插功能
光口双纤/单纤可选,台式机/16口机架可选,对于单纤收发器需要配对使用
技术参数
l 以太网接口
1)符合标准:IEEE802.3、IEEE802.3z、IEEE802.3x
2)速 率:10Mbps,100Mbps,1000Mbps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3)物理接口:RJ45
4)电缆可采用5类/超5类UTP,传输距离可达100米
l 光纤接口
1)物理接口:ST、SC、FC、LC
2)工作模式及波长:多模850nm 1310nm和单模1310nm 1550nm
3)连接光纤可采用:50/125, 62.5/125, 100/140μm等多模光纤和8.3/125, 8.7/125, 9/125, 10/125μm等单模光纤
l 工作规格
工作温度:0~50℃
存放温度:-10~70℃
湿度:5%~90%(无结露)
台式机尺寸:156mm(长)×128mm(宽)×32mm(高)
机架尺寸:315mm(长)×425mm(宽) ×92mm(高)
交流电源:85VAC~265VAC
直流电源:-40VDC~-57VDC
网管优点
l 主从式结构,提供管理模块(主、从),最多可级联4个机箱进行管理
l 管理模块失败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工作;
l 支持基于SNMP、Telnet和Web方式的图形化和命令行管理;
l 网管接口:RS232 Console Port (RJ45)和10/100Mbps RJ45 Ethernet Port
l 可以显示和配置完备的系统信息,包括机架名称、地域信息、IP地址相关信息及软硬件版本号等
l 百兆收发器卡支持对原铺设的IP113A/C/F/M方案的收发器实现可控制及查询状态并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l 千兆收发器卡支持SFP、CWDM SFP、DWDM SFP及显示SFP信息与数字诊断功能
l 收发器卡支持Q-in-Q Double Tag VLAN、IEEE802.1q Tag VLAN及IEEE802.3x Flow control等协议
l 可查询详细的电源及收发器卡工作状态,显示机箱温度信息,有故障实现上报。
l 可查询和配置本端和远端设备各端口的工作方式,包括连接状态、连接速率、全/半双工、端口关闭、LFP等
l 具备端口限速功能,百兆收发器以32Kbps为步长在0Mbps至100Mbps,千兆收发器以64Kbps为步长在0Mbps至1000Mbps带宽之间任意设置
l 支持链路线速环回(Loopback),方便线路调试
l 支持远端掉电检测,能够通过对端发送的远端错误信号检测发送端光纤连接状态
l 支持故障转移(LFP)功能,能迅速定位故障发生的链路,为维护人员提供方便;
l 支持SNMP网管协议,可以设置Trap Destination和Community Name以及相应的权限以SNMP Trap的方式实时接收和显示告警信息,提供专用监控窗口,并可弹出告警信息、声音告警及邮件告警
l 提供MIB库文件,支持OpenView、Snmpc等软件
l 具备功能强大的历史告警信息和日志信息查询和管理功能
l 具备流量统计及预警功能,可实时显示各端口的通信状态
l 支持远程重启,通过网管软件设置系统重启或单个模块重启
l 用户管理采用分级(共三级,包括普通用户、高级用户和管理员)管理模式,并具有身份验证功能
l 收发器板卡可恢复出厂设置配置或拨码开关配置,掉电后配置信息自动保存,收发器卡可通过拨码开关配置为局端或远端
l 支持FTP在线远程升级功能
l 网管系统支持网络设备自动发现与添加功能。
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结合树形目录,可在一个软件界面内同时管理多台机架式设备;同时引入组管理方式,在管理中充分增强层次性,即使同时管理很多设备,也可以方便地对任意一台设备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