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润滑油基础油
1)定义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大约占润滑油的85—98%.因此基础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品质问题。
目前用做润滑油的基础油主要来源于矿物油和合成油,矿物油基础油由于炼制技术成熟,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等许多特点,目前仍然是润滑油的主要原材料,并且应用范围很广。
合成基础油是在矿物油基础油不能满足润滑油的应用要求的条件下开发出来的,由于合成基础油具有比矿物基础油更好的应用特性,虽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分类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
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类为加氢处理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I类为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
V类为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基础油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是矿物油;第IV类和第V类是合成基础油。
2、矿物基础油
一)定义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二)分类
矿油是指通过润滑油加工工艺得到的润滑油高、低粘度组分,中国的行业标准按粘度指数(VI)分为五类:
①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LVI,VI < 40)
②中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MVI,VI = 40-80)
③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HVI,VI ≥ 95)
④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VHVI,VI ≥ 120)
⑤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UHVI,VI ≥140)
基础油粘度等级采用赛氏通用粘度(秒)划分:
① 粘度组分称为中性油(Neutral),以100℉(37.8℃)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如150N等;
② 粘度组分称为光亮油(Bright Stock),以210℉(98.9℃)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如150BS等。
三)性能特点
传统炼制工艺生产的矿物油的特点:
传统练制的矿物油是通过减压分馏,截取减三、减四线上的馏分油,添加抗氧剂、防锈剂以及一些抗磨剂、粘指改进剂等制成。其特点是:工作温度范围窄,粘温特性差, 抗氧化性差,润滑性好,污染环境。
新工艺炼制的矿物油特点:
这类油是8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由于原油的练制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的加氢裂化技术在润滑油基础油练制上的突破,使润滑油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类油的特点是低温流动性好、粘指高、蒸发损失小、积碳少、润滑性好,和碳氢合成油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抗氧化能力较差,高温性能不如碳氢合成油。整体性能主要在添加剂
3、合成基础油
一)定义
合成基础油完全是采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稳定化学结构和特殊性能的润滑油。制备合成基础油的原料可以是动植物油脂,也可以用石油或其它化上产品。在化学组成上,合成基础油的每一个品种都是单一的纯物质或同系物的混合物。构成合成基础油的元素除碳、氢之外,还包括氧、硅、磷和卤家等。在碳氢结构中引入含有这些元素的官能团是合成基础油的主要特征。
二)分类
根据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结构,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特设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试行分类法,将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分为:
聚α—烯烃油 合成环烷烃
烷基苯 双酯
聚丁烯 多元醇酯
磷酸酯 聚酯
硅油 聚醚
硅酸酯 卤代烃
聚苯醚 氟油
三)性能
抗氧化性好
润滑性能好
粘温特性好
工作温度宽
较低的挥发性
低温性能好
优良的抗燃性
化学稳定性较高和抗辐射性能好
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
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性能比较
性 能 矿 物 双 酯 多元醇酯 聚 醚 聚α-烯烃
粘温特性 差 较好 好 很好 好
低温特性 差 较好 好 较好 好
氧化稳定 差 较好 好 较好 好
高温稳定 差 较好 好 较好 一般
蒸发损失 差 较好 很好 一般 好
抗燃性 差 较好 较好 较好 较好
抗腐蚀性 很好 一般 一般 较好 很好
水解稳定 很好 一般 一般 较好 很好
承载能力 很好 较好 好 很好 很好
毒 性 一般 好 好 好 很好
生物降解 差 好 好 一般 差
4、润滑油添加剂
润滑油生产的核心技术是添加剂,也是技术秘密最多的一个行业。
添加剂一般为各种极性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和含有硫、磷、氯等活性元素的化合物。在基础油中加入少量的这些化合物,使其各种性能呈现崭新的特性,得到更为满意的油品。
为了改善润滑剂的性能而加入其中的某些物质称为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极压添加剂、油性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腐蚀添加剂、消饱添加剂、降凝剂、防锈剂等。在重载接触副中使用极压添加剂,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元素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生成一种低剪切强度的金属化合物薄层,可以增进抗粘着能力。
5、润滑油主要性能
1)理化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是润滑油必须具备的性能,这些性能缺一不可.如果润滑油没有这些性能,那就不能起润滑作用了。
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决定其使用性能的基础,并且是由其分子组成所决定的.因此.判断一种润滑油是否符合某种机械的使用要求,苜先必须对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在各种润滑油的标准中主要是对其理化性能要求进行规定的测试,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得测试方法各国基本上都已标准化了,而且基本上均能互相通用。由于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详细地介绍润滑油的理化性能。
通常我们把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分为三类
a:润滑油的物理性能
b:润滑油的化学性能
c: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1)润滑油的物理性能
包括粘度、粘度指数、密度、折光指数、色度、相对分子质量、吸水性、表面张力、抗泡性、空气释放性、抗乳化性、机械杂质、压缩性等。
2)润滑油的化学性能
包括酸值、中和值、总碱值、氧化安定性等。
3)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包括低温流动性、剪切安定性、挤压抗磨性、抗腐蚀性、抗乳化性、抗泡性、储存安定性、热安定性、水解安定性、相溶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