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格板的型号和标记
5.1 钢格板的型号,根据负载扁钢规格、外形、负载扁钢与横杆组合间距,以及表面处理状态等不同,形成多种规格,代号为:
注
1 负载扁钢中心间距推荐采用30mm、35mm、40mm。
2 横杆中心间距推荐采用100mm、76mm、50mm。
3 负载扁钢外形标记:
F 表示标准平面型扁钢(在标记中可省略);
I
表示截面为I型扁钢;
S 表示齿型扁钢。
4 表面处理状态标记:
G 表示热浸镀锌(在标记中可省略);
P 表示涂漆;
U 表示表面不作处理。
5.2 标记示例
G1008/40/76:表示钢格板的负载扁钢为标准平面型,其截面尺寸为100 mm×8 mm,负载扁钢中心间距为40mm,横杆中心间距为76mm,表面热浸镀锌处理。
G325/30/100IU:表示钢格板的负载扁钢为I型扁钢,其截面尺寸为32 mm×5 mm× 3mm,负载扁钢中心间距为30mm,横杆中心间距为100mm,表面不处理。
6 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
6.1 钢格板长度的允许偏差为 ,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6.2
任何一块钢格板的尺寸均受铺吊和搬运过程中的受力限制,可拆卸铺板的尺寸还需考虑到人工搬运的重量限制。
6.3 负载扁钢的不垂直度应不大于扁钢宽度的10%,如图3所示。
6.4 横杆位置偏差:横杆上表面不应超出负载扁钢上表面1.0mm;横杆两端均不应超过钢格板两侧扁钢的外端面3mm,如图3所示。
6.5 横杆偏斜及间距偏差:
横杆边缘对钢格板中心的偏斜应不大于5mm:如图4所示。
在任意1500mm长度内,两端横杆间距的允许偏差为土6mm,如图4所示。
6.6
纵向弯曲:钢格板的纵向弯曲挠度应不大于其长度的1/200,如图5所示。
6.7
横向弯曲: 钢格板的横向弯曲挠度(在包边前)应小于其宽度的1/100,如图6所示。
6.8
对角线偏差:钢格板由于尺寸公差而引起对角线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mm,如图7所示。
7 钢格板的重量和面积计算
7.1 钢格板的重量钢格板的重量,经包边和热浸镀锌表面处理后,重量会增加。对一般工业平台,负载扁钢间距为 30mm的钢格板增重约12%;负载扁钢间距为40mm的钢格板增重约14%。
7.2 钢格板的面积计算
7.2.1 在没有图纸、按用户规定尺寸加工的,面积为实际交付钢格板的数量乘以宽度和长度的总和,它包含开孔和切口部分。
7.2.2 提供图纸代为用户进行钢格板平面布置设计的,面积按图纸上总的外围尺寸计算,它包含开孔和切口部分。
7.2.3 对于异形钢格板,如图8所示,面积为宽(W)×长(L),不扣除切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