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岛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第岛,加上后来划归崇明的横沙、长兴两岛,陆域面积共计1411平方公里。随着长江隧桥工程建成通车,以及崇启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崇明将与陆地相连,生态岛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崇明如何更加理性地建设生态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跨越传统工业化的“生态型现代化发展之路”?这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规范。
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相关部门从不同层面开展工作,形成了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工作体系。市科委牵头完成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构建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义和内涵;市环保局牵头完成控制性指标研究,主要侧重于生态岛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监测;市发展改革委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纲要》,主要侧重于生态建设领域的行动纲领,指导生态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在编制过程中,听取了市人大、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2009年12月底至2010年1月初在网上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2010年1月20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正式出台。
定位: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生态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态,即崇明岛的河口冲积特征及湿地等资源都具有全球意义,非保护不可;二是技术生态,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非常严重,寻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已是一个严肃课题,崇明岛计划建设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引入经济社会之中;三是经济和社会生态,也就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合二为一。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低碳型生态产业。
为把崇明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必须放眼全球,学习国内外生态区域建设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课题组博采众长,吸收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成果,选择美国纽约长岛、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韩国济州岛等进行比较分析,并从这些生态区域建设的实践中汲取了成功的经验。同时,课题组认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需要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涉及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管理科学五大领域。其中,社会和谐包括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到2020年达到1.5万元等指标;经济发展包括单位GDP综合能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指标;环境友好包括骨干河道水质达到类水域比例、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等指标;生态文明包括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管理科学包括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等指标。
措施:聚焦“六大行动领域”
为实现这些目标,《纲要》提出了具体化、可实施的工作举措,主要是聚焦“六大行动领域”。一是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重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生态岛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二是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推进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管理。三是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重点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和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有效利用与节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四是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的保护与噪声、废弃物的治理。五是生态型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构筑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六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是加强城镇化建设和优化人口布局;构建“低排放、低噪音、低耗能”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提高人口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