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现。一方面,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世界正面临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巨大的资源又被白白地浪费;大量的有害垃圾被肆虐地排放。据了解,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城市生活垃圾都采用直接露天堆放、自然填沟等方式处理,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渗滤液,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集中净化处理,导致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健康。而且,所产生的沼气也无法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据调查,我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
1.7 亿吨,大部分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蕴藏着大量的沼气资源。
沼气发电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垃圾填埋操作管理、产气量的估算、沼气收集、沼气输送、沼气处理、沼气发电及电力上网以及系统配套设施等多项单元技术的组合,也涉及到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法规等。
1、垃圾卫生填埋操作概述
卫生填埋法是大型填埋场应用最普遍最经济最环保的处理技术。将垃圾倒入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场地中,通过采取防渗透、覆土和气体导排设施,消除了简易填埋带来的各种安全、卫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最终处置技术。但是,填埋处置方式也有明显的弱点。一是占地面积大,场地选择较困难。二是二次污染问题。处理不好的填埋场,其渗滤液和沼气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填埋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处理:
﹡提高垃圾填埋场的堆放高度可以减少占用土地;
﹡分区集中作业,有利于垃圾分解产气和收集;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加强填埋场底部处理(即要贴防渗膜),并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污水的二次污染;
﹡在垃圾填埋之前铺设垃圾渗滤液回收管道和沼气水平或垂直管道,提高填埋场沼气的抽取效率;
﹡压实垃圾,创造厌氧环境,而且增大库容;及时覆土,阻止空气进入,减少好氧反应的发生;
﹡阻止沼气散发,充分利用能源,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防洪体系,维持厌氧反应环境;建立渗滤液处理系统,让渗滤液能顺利排出,并得到及时处理。
在抽气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抽气量控制也是维持厌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度抽气会使厌氧环境失去平衡,削弱厌氧反应。有的电厂气量不够,不调整机组运行功率,造成过抽采,甲烷浓度过低,导致接下来的几个月,整个填埋场厌氧环境失去平衡后导致气量严重不足,只能停机,这样就无异于“杀鸡取卵”。
2、垃圾填埋场产气量的估算
填埋场产生的沼气量受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填埋场的填埋量、垃圾组份、填埋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1 甲烷气体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填埋场中的垃圾,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微生物首先进行好氧分解,消耗填埋场中的o2,产生大量的热,形成厌氧环境再厌氧分解。产生ch4及co2。
影响甲烷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活垃圾的组成、垃圾颗粒的大小、有机质含量、填埋年限、温度、含水量、湿度、渗滤液的ph值、毒素含量等。
当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增高时,甲烷的产量则升高。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甲烷的产生速率差异很大,一般认为在一个深的、封闭好的环境中,产生甲烷的最适温度为40℃。此时,产生速率为30℃的3倍,为背景温度18.7℃的7.8倍,但温度升高到55℃时甲烷气的产生就停止。
含水量或湿度也会影响甲烷的生成,含水量适宜,可促进细菌的新陈代谢,产气量提高。甲烷的产量随湿度的高低呈曲线变化,当湿度大于50%时才能满足甲烷生成的需要。湿度为55%时,甲烷气的产生明显高于湿度为33%的产气量,但是,湿度过高时,甲烷气的产量会降低。
ph值的高低也会影响甲烷气的产量,最适于垃圾发酵的ph值为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