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百科名片菠萝蜜菠萝蜜 (英文名:jackfruit, 学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又名苞萝、木菠萝、树菠萝、大树菠萝、蜜冬瓜、牛肚子果,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称为 频那挲 (梵文Panasa 对音),宋代改称菠萝蜜,沿用至今。是世界著名的热带水果,属桑科桂木属常绿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的印度,在热带潮湿地区广泛栽培。现在盛产于中国、印度、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国和巴西等地。我国岭南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南部及福建、重庆南部有栽培。
中文学名:菠萝蜜 别称:波罗蜜、苞萝、木菠萝、树菠萝、大树菠萝、蜜冬瓜、牛肚子果 二名法: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金缕梅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科:菠萝蜜亚科 族:菠萝蜜族 种:菠萝蜜 分布区域:原产地为东南亚热带森林和河岸边。
砧木苗的培育移栽营养袋育成的砧木苗嫁接前准备工作嫁接技术芽片嫁接法嫁接苗的培育病虫害防治采收果后肥简介 菠萝蜜,学名菠萝蜜,也有写作波罗蜜的。是一种桑科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在热带潮湿地区广泛栽培。中国海南、湛江等地产量较多。树高15至20米。叶大而硬,绿色有光泽。有雄花雌花之分,分别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生在小枝的末端,棒状,长数厘米,密密地生着许多很小的花朵(花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树干上或粗枝上,椭圆形,也密生着很多雌花。菠萝蜜的果实是聚花果,也叫多花果。这种果是由很多花结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因此,它的果实也很大(一般5.6公斤,重者可达20公斤)。 绿色未成熟的果实可作蔬菜食用,棕色成熟的果实可鲜食其果肉,味甜酸而不浓。种子长约3厘米,也可以煮食。菠萝蜜的花生长在树干或粗枝上,这叫 茎花植物 。茎花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在多雨的热带地区才有茎花植物生长 。 由于菠萝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达5-20kg,最重超过50kg,加之果实肥厚柔软,清甜可口,香味浓郁,故被誉为 热带水果皇后 。形态特征 桑科常绿乔木,株高可达20米。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有光泽,全缘或偶有浅裂。复合果卵(果实)状椭圆形,外皮绿色有棱角,常生于树干,大如西瓜,重量可达50公斤,为世界之冠,内有数十个淡黄色果囊,果色金黄,中有果核,味香甜,可食用,炒食风味佳。树性强健,适合作行道树、园景树。外形巨大如车轮。菠萝蜜树高在2-3米之间。经过人工培育成为伞形树冠。在树堂内的主干上,粗壮的分枝上,粗大的结果枝上,抽芽,开花,结果。树皮较粗糙,为棕灰色,带有灰白色的大花斑。叶片为单叶,圆形或者卵形,长12-22厘米,宽6-9厘米,两面无毛,叶柄长1.5-2厘米。有的花顶生,有的则腋生,雌雄同株,雌花长4-15厘米,鲜绿色,生长位置比较同一结果枝上的雄花低;雄花长约5厘米,表面较光滑,暗绿色。每年2月起开花,花期为5个月。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果实大若冬瓜,长椭圆形,棕绿色,菠萝蜜的果实浅黄色,成熟时,果皮为黄绿色,采收之后会转变为黄褐色,皮像锯齿,有六角形瘤,突起,坚硬有软刺;果肉被乳白色的软皮包裹着。果肉质地为肉质,金黄色,鲜果肉香甜爽滑,有特殊的蜜香味。种子浅褐色,卵形或长卵形。果熟期为5-9月的时间。繁殖 可用播种或根茎扦插法,种子采自成熟新鲜的果实,取出种子立即播种,约经2~3周即能发芽。另春季可掘取根茎扦插或长出的幼苗栽植。用实生苗栽培,菠萝蜜约3~5年能结果。栽培要点 不拘土质,但以表土深厚的砂质土壤最佳。土质肥沃,则生长极迅速。菠萝蜜的照片(19张)排水需良好,日照宜充足。大树须根少,不耐移植,若需移植应先作断根处理,修剪枝叶后再移植,尤其秋冬季应避免移植。春夏季为生长盛期,每1~2个月追肥1次,并充分补给水份,大树甚为粗放。性喜高温高湿,生长适温22~23℃。 菠萝蜜在我国广东茂名、湛江、广西北海、海南、云南等地产量较多。树龄约300年的菠萝蜜树,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也可作黄色染料;树液和叶药用,消肿解毒。一般4年至5年开始结果。菠萝蜜果实硕大,长椭圆形,棕绿色,一般重8千克至10千克,最大可达15千克至20千克,为水果中果实最大之王。菠萝蜜果的果实浅黄色,品种主要分为湿包和干包两大类,干包菠萝蜜果皮坚硬,肉瓤肥厚,汁少、味甜,香气特殊而浓;湿包菠萝蜜果汁多、柔软甜滑,鲜食味甘美,香气中等;成熟时,皮黄绿或黄褐色,外皮有六角形瘤突起,坚硬有软刺;肉淡黄白色,味甘甜多汁,故名菠萝蜜。菠萝蜜果有止渴、通乳、补中益气功效,品质以干包菠萝蜜果为佳,在雷州半岛地区多为零星种植于庭院中,菠萝蜜包大味美,而闻名遐迩。 菠萝蜜春季开花,果实成熟于夏秋季节,成熟时香味四溢,分外诱人;果实大若冬瓜、形如牛肚、皮似锯齿,肚里黄灿灿的果肉浓香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