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我国半夏药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而影响深远,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因疗效确切,为历代名医所推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半夏为主药,所创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为中医界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半夏在防治疾病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70年代后,由于受生态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旱半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旱半夏进行野生变家种研究,在菏泽并获得成功。但随着旱半夏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需求量日增,全国旱半夏的供需矛盾仍未解决,即使不少地区已用水半夏来代替,其市场供应仍然紧张,就连水半夏也呈上涨之势。因此加强旱半夏的大范围人工种植。是解决旱半夏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