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电子摇篮 | 型号:八33 | 功能:全自动音乐伴随 |
尺寸:800X450X380(高) | 重量:2KG | 使用时间:5年 |
联系电话:13005431114 |
电子摇篮,摇篮,电子妈妈,好奶奶,睡得香,电子音乐,好妈妈,
有工作要做,又要哄孩子睡觉,妈妈往往会手忙脚乱,电子摇篮能为你分忧解难。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设置摇篮摇晃的幅度和速度,它会按要求自行摇晃,哄孩子入睡,你就放心地做其它事情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轻便,耐用的婴、幼儿电子摇篮装置,适合于广大城市和农村家庭使用,并可外销。本装置完全避免了普通摇篮使用的机、电驱动装置,所采用的电磁驱动装置依靠摇篮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过最低点时触发工作,给这一运动补充能量。功耗小于0.5W,结构简单,交、直流两用,不运动时自动切断电源。亦可作手推车使用。
温岭农民施金驰三上央视介绍“灭蚊奇招” |
2011年07月28日 16:09:05 星期四 来源:中国台州网 |
|
农用灭蚊器受到了华侨和市场的认可,施金驰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如何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得力助手”是他不断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坞根镇的农户们提起施金驰都笑呵呵的,夸他是蚊虫的克星。温岭市科技局局长李福茂、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局长潘文华对施金驰的发明很重视,对施金驰大开绿灯。 2009年6月10日,施金驰第一次受邀上中央电视台录制《我爱发明》的节目,介绍他如何发明灭蚊器的事。 2009年6月21日,施金驰发明的灭蚊器新闻在央视第10套科技教育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便打来电话,说杭州临安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要找他帮忙。原来,以往农户在培植食用菌时,使用农药来杀菌蚊,容易产生食用菌农药残留和超标。看了央视报道后,就想用施金驰的灭蚊器试试。结果买去了几只灭蚊器放在培植食用菌的山洞里一试,效果不是很好。施金驰得知后,带上材料和工具,连夜赶到临安天目山,住在培植食用菌的山洞里观察。施金驰发现,吃食用菌的菇蚊、菇蝇和普通的蚊子对光波的喜好不一样。回到温岭老家后,施金驰继续研究,就这样一连上杭州临安4次,现场观察现场改进,终于一次比一次诱捕得多,密度大的地方一分钟可杀死一二百只菌蚊、菇蝇。让农艺师大喜所望:“真是太好用了!倒出来的‘猎物’盛满了一大碗。”功夫不负有心人,施金驰研究成功了“食用菌专用杀虫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菇蚊一直是让菇农们很头痛的事,它们会吃掉菌丝掏空蘑菇,它们吃完后拍拍屁股走了,菇农们想尽了办法,但都束手无策。山东济宁市嘉祥县瞳里镇坑王村的菇农王继里就碰到这样的事,密密麻麻的菇蚊在大棚里乱窜,菇蚊使菌菇的产量减少了30%-40%,产出来的菌菇品质也比原来差很多。心急如焚的王继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从那以后,王继里再也不用担心菇蚊的危害了,他培植的蘑菇不但品质好,而且产量也提高了三四成。 一盏葫芦形状的灯,下面挂一个大袋子,挂在菌菇的大棚里,可以看到袋子里满是菇蚊,一夜可诱捕成千上万只小菇蚊。这灯样子普通,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灯。施金驰采用科学的光源和特质的灯管,给菇蚊设计了一个陷阱,通过发射特殊波段,让菇蚊傻乎乎地钻进灯里。神奇的“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也不是随便挂在哪里都是可以的,施金驰在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里介绍说,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一般悬挂不能太高,因为菇蚊不喜欢飞太高。而且挂的位置要经常变化,菇蚊的灵敏度很高,一旦发现这个陷阱,就不会再来了。诱捕菇蚊要掌握好时间,黄昏是菇蚊最活跃的时间段。为预防菇蚊的繁衍,在新建大棚时就应该放几盏灯诱捕。 施金驰,一个温岭乡村的普通农民发明的“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解决了中国农村广大菇农最头痛的难题。2011年5月11日晚上6:30分钟,央视第7套军事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播出了这样的镜头:“老王,老王,我向你推荐一个好东西,我用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诱杀了这么多菇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瞳里镇坑王村菇农王伏生兴奋地跑进邻居王继里的蘑菇大棚。菇农王伏生说的“食用菌专用杀虫灯”就是温岭市农民发明家施金驰发明的。 二上央视回来后,施金驰的手机都快打爆了,全国菇农纷纷向他订购“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中国农科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金霞专家说:“打了药以后,蘑菇全部吸收在体内,这样对我们的食用是不安全的。食用菌的害虫防治,我们百分百要靠物理防治,而不能用化学防治。” 7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灭蚊奇招》播出后,施金驰的手机又一次打爆了。
|
温岭农民施金驰三上央视介绍“灭蚊奇招” |
2011年07月28日 16:09:05 星期四 来源:中国台州网 |
|
施金驰在养猪场观察灭蚊器。
央视记者李苏在温岭市坞根镇陈伯春的养猪场现场拍摄。
“温岭农民施金驰发明的灭蚊器,每只灯每天夜里能消灭四、五万只蚊子。”7月27日晚上8时30分,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用了26分钟时间,播放浙江省温岭市农民施金驰的《灭蚊奇招》。这是他继2009年6月21日、2011年5月11日后第三次上央视介绍他发明的灭蚊器。 施金驰是浙江省温岭市革命老区坞根镇沙山村的农民。一个农民怎么与发明灭蚊器挂上钩呢? 话还得从头说起。10几年前,农民施金驰在养猪场帮忙,发现夏夜里养猪场常会发生一阵阵骚动,而当他亲眼去查看时,看到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养猪场里的那一夜他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他看到了穷凶极恶的蚊子在猪圈逞凶吸血,这严重影响了猪的夜间长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那猪身上全是蚊子,和蚊子叮咬后的一个个小红点。这一看却改变了施金驰的人生。施金池从那以后就变了,他总是昼伏夜出地在养猪场转悠,决定研究一种能大量消灭蚊子的办法。 施金驰白天搞研究,晚上蹲猪圈,他要把自己的产品——灭蚊灯拿到农民的养猪场去测试,有些农民不理解,说他人灭蚊灯是“鬼灯”。他拿那个“鬼灯”干什么?他把灭蚊灯挂到养猪场观察蚊子的生活习性以及对灯光的兴趣程度,这一蹲每夜都要好几个小时,要是不行的话,下半夜回到家里接着改进。蹲猪圈观察最难受的还是下雨天,那时蚊子最多,猪圈里的气味更难受,当他穿着雨衣走进猪圈时,有几次差点被熏晕过去。最糟糕的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那批小荧光灯管不光寿命短,最长的只能亮一个月,最短的只有一个星期,诱捕蚊子也不行,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7年上半年,他通过福建的朋友得知北京一个老教授专门研究“灯光”,于是他坐了一天一夜的长途汽车,从温岭跑到北京找到那位教授。教授说,诱捕蚊子主要的诱饵是灯光,而紫外线波段的强弱是诱捕蚊子的关键。教授一席话,使施金驰这位农民茅塞顿开。回到温岭后,施金驰重点攻克灭蚊器的灯管。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他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使用寿命在3万至5万小时的“光触媒电子灯”,2007年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2008年获得了国家专利权,并投入批量生产。 施金驰发明的灭蚊器采用仿声原理制作,利用蚊子喜好的特殊紫外线波段将蚊子吸引过来,再利用超静音风扇将蚊子吹进容器里。由于夏天蚊子太多,风扇上打下的蚊子把容器的上部都堵住了。怎么办?施金驰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吹”为“吸”。就是将安在灭蚊器容器顶部的风扇,移到灭蚊器容器的底部进行拉风,将顶部的蚊子吸进来风干。2009年3月,施金驰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灭蚊器下吸专利证书。 施金驰为活捉蚊子绞尽了脑汁,他还“舍身喂蚊”来总结灭蚊的招数。他在自己身上涂一些有香味的东西,看看蚊子来不来叮咬,于是把这一招数用到灭蚊器上。最后他研究出了能引诱蚊子的光波和气味,把这些应用到一种灭蚊灯里,每只灯每天夜里能消灭四、五万只蚊子。 夏季的农村经常停电,停电后诱捕进来的蚊子要逃走。怎么防止几万只已捕的蚊子逃跑,又成了施金驰发明路上的一个难题。施金驰又绞尽脑汁,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发明了防逃装置。 施金驰成功了,他发明的灭蚊器功率小,只需1.5W,灭蚊面积每只可达80平方米。新产品不仅对蚊子“杀无赦”,对空气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杀菌率更达到了99%,做到了真正的高效灭蚊。 施金驰发明的新式农用灭蚊器受到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鸡场、养鸽场的欢迎。为了适应家庭、宾馆、酒吧、医院等场所灭蚊,施金驰又发明了家庭式灭蚊器,他将外包装改成花瓶,又在底部安装上空气净化器。一件件全新的产品不断出世。 如今,施金驰的“灭蚊器”不仅在国内畅销,就连德国的养殖也喜欢用他的灭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