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助剂在国外最早由美国罗门哈斯(Rohm & Hass)公司于1958年首先开发成功,同年推出个牌号K-120。此后,国外许多公司开始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开发出相类似的产品。70年代之后,随着PVC制品的迅速增长,加工助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外主要生产厂家及相关产品有日本三菱(MITSUBSHI ROYAL)公司P系列、钟渊化学(KANEKA)PA系列、美国罗门哈斯(Rohm & Hass)公司K系列、德国熊牌(BEAR)F系列,阿托菲纳(ATOFINA)P系列,还有韩国LG化学的PA系列等。
加工助剂的主要作用是:
1)加快PVC的塑化过程。
2)改进热塑性熔体的流变性能。
3)改善热弹性状态下熔体力学性能。
4)提高制品的外观质量等综合功能。
尽管加工助剂的添加量少,但对改善PVC加工性能却是十分重要的
1)按产品成份分类
在加工助剂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按产品成份大致分为如下几大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酯共聚物,MMA /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等,目前使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是MMA/丙烯酸酯共聚物。
2)按相对分子量分类
加工助剂根据不同的相对分子量,也有不同的功能。相对分子量在50-150万的加工助剂广泛用于普通制品的加工,如:ACR-201、301、401等。相对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加工助剂广泛用于吹塑成型以及硬质PVC发泡制品,如ACR-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