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QR起绒针刺机原理总体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机体部分。机架采用新型拼接式结构,共分为上梁,中梁和下梁三部分。通过分开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精确进行加工。上梁为一个整体,焊接完成后进行回火处理;在通过大型加工中心对其各加工尺寸(包括螺丝孔)进行加工,保证其尺寸的精确性,对后期装配精度提供保障。整体的机架均采用45MM-25MM的优质Q235-A钢板进行焊接,其机身重量较老款增加30%-40%,提高了机器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部分为主轴传动部分。主轴传动机构是公司最新型式制作。主轴采用分段式联接,每个主轴单元均有两个轴承座固定在偏心两侧,同时有两只平衡飞轮固定在两侧,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主轴在连杆的两侧用力是均匀的,是一种非常好的平衡结构。双轴平衡机构也是一个亮点,本机采用二主轴反向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平衡,通过测试,本机的振动控制已达到进口设备的水平。为了保证本机器可以在高速下长时间的运转,我们对各个轴承座及连杆增加了油路的润滑系统,根据设备转速的不同来控制给油量和给油时间,做到了全电脑控制,同时在主轴的两侧设计了储油仓和自动甩油机构,将所有的废油都储存在此处,保证设备的清洁。
导向采用摇臂齿条机构,同以往的导柱导套机构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无漏油,维修方便等优点。
所有上述的运动零件均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加工而成,其精度的控制较以往的结构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部分为起绒部分。起绒针刺机主要是将传统的高速针刺机下针床及托网板设计成用毛刷组成的下针床,同时下针床的毛刷具有匀速的旋转和位移功能。使得起绒后的布面能够通过毛刷旋转和位移均匀出布,而且不得损伤布面。由于起绒针刺机在针刺工艺上进行了重大改变,因此它的起绒方式经过针刺区时,经过几万根刺针在高速穿刺后,必须要保证做到二点。:穿刺后的纤维基布仍然要保持相互缠结的牢固态;第二:纤维圈的产生主要通过不同针形组合而完成。产生纤维圈后将被暂时整齐排列在毛刷之中,随着上针区不断进行针刺位移,被贴附在毛刷表面的布与毛刷也开始分离,形成了均匀绒面,表面平整的起绒无纺布。由于下针区是由130mmx42mm多块毛刷组合而成,因而就要求毛刷间的拼接必须是紧密的,毛刷与毛刷间不得有空隙。所以在设计时,毛刷四边采用三角齿形结构相连接,在毛刷长度方向(既130mm方向)设计成特定槽形,穿插在金属导槽之中,以控制它的相对尺寸,传动部分则由金属导槽与同步链条或同步带相连接,起到了旋转和位移作用;同时,起绒针刺机与传统针刺机在工艺上有着重大改变,如针形选择和组合、位移速度、针刺深度、针刺频率等都是此设备的重要参数。
第四部分为起绒机主要技术指标。设备在制造完成后,通过综和测试应达到以下性能和技术指标:
低噪音、低振动、运转平稳。
起绒无纺布通过针刺起绒后,应保持原有的无纺布的性能及物理指标,不能因为起绒后物理指标有所改变。
对于起绒针刺机本身来说,综合测试后达到它预定的设计要求。即:
工作宽度(幅度)为2500mm。
针刺频率为800-1800次/min 。
动程为38mm。
出布速度为1000-6000mm/min
植针数为4000-5000枚/米
装机功率为48.3kw
电源电压为380伏(-10℅——+5℅)/50赫兹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操作维护简便。
交付使用后,整机维修、保养方便。
从设备制造情况来分析,整台设备造价与同类进口产品相比较,只是进口设备1/3左右的价格;同时,产品质量与进口设备生产出产品质量相比较,品质基本一样。
由于起绒无纺布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此设备与进口设备价格相比较,国产起绒机参与市场竞争具备了相当的优势;同时,对起绒无纺布大量应用,这将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整台机器,各零部件制造检测将按照机械工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