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玻纤PBT--新的流变改良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Ultradur? High Speed(右)为塑料流动速度建立了新标准。较低的熔融粘度(根据玻纤含量)使其流动速度比普通塑料至少高出两倍,同时对其机械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该产品特性使塑料加工者和设计师们在PBT应用上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缩短注塑加工时间或节省机械和模具均成为该材料在竞争中的巨大优势。它具有出色的刚性、强度及耐热性能,吸水度低,很好的尺寸稳定性及耐化学性。一些特殊类型还具有卓越的耐候性及耐热老化性能。十多年来,工程塑料PBT在塑料加工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2003年全世界的PBT消耗量近600,000吨。其中约三分之一主要在西欧被用于汽车制造,电气工程/电子产业(如:外壳、插座等)及通用应用等方面。与其它工程热塑性塑料相比,PBT的年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约为7%。
加玻纤PBT--在许多应用中PBT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性能均成为一项重要标准。较低的熔融粘度使其更易于加工。可是降低熔融粘度(如通过降低分子量实现)通常伴随着材料特性的显著退化。如今,通过巴斯夫特别研制的一种共聚物系统(商品名称Ultradur?)能够明显降低PBT的熔融粘度。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注塑比较普通Ultradur?塑料和新型Ultradur? High Speed,新型PBT的流动速度达到了普通产品的两倍。改良后,材料的其它特性,如:收缩率及耐热老化性等几乎不受影响。这种创新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入了分散细致的纳米微粒形式的添加剂。若对最小粒子进行均匀分配,将材料的特性产生巨大的影响。该添加剂纳米粒子的直径范围为50~300nm。这种添加剂及其混合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共聚物的流变特性:在同样的结构粘度下熔融粘度急剧下降: 含30%玻纤的Ultradur?塑料熔融粘度下降50%(熔融温度为260℃)。
加玻纤PBT--PBT流动性的改善为浇铸生产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优点。较低的熔融粘度可确保更小的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在浇铸过程中,下列参数改变有助于降低总体加工时间从而提高产量:熔体温度的降低、保压时间的缩短、配料速度的提高降低的注射压力同时具有机械工程方面的优点。浇铸过程中一方面所需加持力更小,另一方面对模具及其内核的磨损更小。该流动性得到改善的塑料产品在其发展过程中已成功通过三大PBT 用户的考验。在批量条件下这些用户包括汽车领域、电子及电气的各个方面。在生产相关工件时它们通过降低熔体温度,缩短保压时间使得产品的循环时间比常规PBT 产品缩短了20%,产量得到明显提高。除30%玻纤强化的新型Ultradur?塑料外,亦可使用10%与20%的玻纤增强塑料。另一个优点是关于设计的自由度。由于新型PBT 的流动性较好,亦可在薄壁商品中加入更多的增强型材料(如玻纤、矿物添加剂)从而使较小的壁厚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对客户来说还有更多其它优点,如改善熔接痕以及在设计新模具时节省使用昂贵的热流道喷嘴注射点等。
加玻纤PBT--由于Ultradur PBT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化学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和抗热变形性等优点,因此成为了汽车电子器件普遍常用的材料,而在发动机舱内的应用更是广泛。虽然乍看并非如此,但传感器确实是相当精密的元件。其整个制造过程共运用2种类型的Ultradur?PBT材料以及3种不同的接合技术,即激光焊接、振动摩擦焊接、卡扣装配,并使用激光打标技术。黑色元件采用Ultradur? B4300G6 LS、激光打标级PBT材料注塑成型,材料中含有30%玻璃纤维。由于风管与壳体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接合,因此西门子威迪欧(Siemens VDO)选择无色、可以激光穿透的Ultradur? B4300G6。然后运用振动摩擦焊接技术将接插件部分与传感器接合,再加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