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联系杨先生:13916903565 如何把贵公司精心打造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整体以低层商业、高层公寓建筑为主,建筑密度比较小,足够的绿化及露天空间,整体的视觉享受和悠闲的氛围展示在观者面前,是指导我们策划、制作该项目的中心思路。
本项目重点突出一种宽敞、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建筑商业突出表现繁华的商业气氛,建筑全部写实制作,
商业沙盘模型|工业园区模型|园林景观模型。
广陵(今称扬州)
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淮安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盐城境内)。东晋还治。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城南四十里江滨有瓜洲镇,系扬子江中之沙碛,因其状如瓜而得名。长江自西北六合县流入,南对丹徒县之京口,两城隔江而对,南北呼应,共同构成拱卫上游京都建康的重镇。江面原阔四十里,后逐渐狭窄,©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广陵区至南北朝后期只阔二十里左右。东晋谢安镇广陵时,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新城北二十里有埭,是谢安为挡水在邵伯湖边所修的土坝。后人将谢安比作周代燕国的召伯,称此埭为邵伯埭。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225)伐吴,登广陵故城,临江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东晋时,以广陵控接三齐,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咸和二年(327),苏峻、祖约之乱爆发,时郗鉴以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遂自广陵起兵平乱。太元二年(377),谢玄为南兖州刺史,将南兖州军府从京口移至广陵,召募侨民组建北府兵。东晋南朝,因中原乱离,流民南渡,常置侨州郡于广陵。晋后
宋元嘉八年(431)于广陵郡置南兖州,齐、梁沿袭。北齐改为东广州,陈朝恢复为南兖州。北周灭北齐后改为吴州,仍为军事重镇,设置总管统领。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后改为江都郡,太守秩与京尹同。隋炀帝杨广数至江都,欲迁都于此。唐时先后改为兖州、邗州、扬州,后又改为广陵郡。
新规划的
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2011年11月13日,
新规划后的扬州市区
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动员大会,对区划调整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宣读了《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就《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以前的两次调整
1996年泰州成立地级市后,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2000年12月,邗江撤县建区,2002年,郊区更名维扬区。这次最新调整后,扬州市区面积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229.1万人,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陈咏)
2011年11月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内容(即新规划后的扬州市区)
1、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
2、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
3、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
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32%;实现财政总收入33.3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1亿元,分别增长26.7%、33.5%。工业集聚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73亿元、利税23.5亿元,分别增长33%、38%;完成工业投入54.6亿元,增长40%;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2家,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总量68%,精密机械产业突破100亿元。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8.8%;三产增加值90亿元,增长15.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4%,上升2.1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产业异军突起,入驻企业近70家,形成座席10000座,5000座席正式运营,“中国声谷”品牌逐渐叫响。全年接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多亿元。“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16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100%;清理村庄河塘28条,疏浚河道7条;加强畜禽防疫、检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安全。
合力攻坚,开放开发实现新突破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76亿元,全部率先提前完成任务。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5名、创业创新人才20名、支柱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4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名。获批省“双创”人才项目3项、市“绿扬金凤”计划4项,入围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6项。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建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新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扬农股份加入国家级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2项,落实科技扶持奖励资金3500万元。申请专利805件,其中发明专利150件。成功发行全省首支“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荷塘月色”,为5家创新型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广陵新城:循环路网日益完善,沙湾路、健民西路、文昌东路三期建成通车,文昌路东延工程建设全线铺开。功能项目加快实施,信息大厦投入使用,18万平方米信息产业基地二期全面封顶;商业水街一期正式启动,运博会永久性会址基建达到正负零,“京杭之心”挡洪闸、景观桥按期竣工,顺利实现开坝引水。产业园:功能配套南北并进,北部区域促提升,大循环格局已经形成;南部区域抓新建,8条道路正式开工,一批项目布点实施。重大项目全线突进,玛切嘉利正式投产;太极新材料一期即将竣工投产;奔多新材料一期厂房封顶,开始试产;一重科技正式开工,基建工程全面展开,当月投产;明发商业广场A、B区营业用房全部建成,部分投入运营。产业发展日益强劲,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占全区比重均超50%;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食品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青岛啤酒项目成功入驻,香港锦通食品、亲亲集团、扬大乳业等10个项目正式投产,形成规模企业7家,实现产值超10亿元、利税1亿元。商贸物流园:东方国际食品城一期建成,运河港二期主体竣工,亚联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蔬菜区、运河港三期、汽车博览城等6个项目启动实施。
全年实施江六高速等35个重点项目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拆迁量全市最大,各方关注的东区大润发前烂尾楼在9.26前成功拆除。全面开工建设古运新苑二期、商贸物流园安置小区二期、运河人家一期等安置房近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压力逐步缓解。民生城建加快实施。文昌花园公交首末站、商贸物流园货运停车场建成使用,综合改造新农豆食厂等6个城中村地块,整治大草小区等7个老小区,翻建街巷41条,新改建垃圾中转站6座、公厕24座,新建(改造)施井等农贸市场5个,建成彩衣街等社区邻里中心5个,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60多次,取缔占道流动摊点6000余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0多起,拆除违法建设3万多平方米,处置数字化城管案件8万多件;深入推进环卫运行机制改革,主次干道市场化保洁覆盖率80%以上,古城区域道路、街巷市场化保洁实现全覆盖。环境治理日益加强。积极融入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完成成片造林3200亩,创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绿色学校9所。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8.3%、15.6%。规划编制日趋完善。编制完成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园二期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规、食品工业园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广陵新城两河两路、中央商务区及其周边区域控制性详规、东部分区城市设计等编制工作有序展开。土地供应保障有力。获批各类项目用地31宗3612亩,“点供”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取得新突破,上争用地计划948亩,受到市通报表扬。上市出让经营性用地8宗698亩、工业用地26宗1876亩,出让金总额分别达9.1亿元和3.5亿元。[1]
广陵镇是泰州市重点中心镇,位于泰兴市东南部,西邻曲霞镇,东邻珊瑚镇,北邻黄桥镇,南与靖江市侯河乡、团结乡、季市镇相邻,属黄桥革命老区,下辖2个社区、15个行政村,39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89万人,非农业人口8 565人,全镇土地总面积58.66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29.3平方千米,集镇总规面积2.8平方千米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广陵镇地处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苏中地区,南临长江、北接黄桥,辖区17个村,2个居委会,面积60平 方公里,人口62000人。自古以来,广陵商贸云集,由小“扬州”之美称。今日广陵更是集聚了海内外的能人志士前来投资,三个产业红红火火、产销两旺、充满生机和活力。 广陵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银杏、稻麦、油料及各种特种水产品。广陵工业现有企业56家,职工总数5000人,工业产品200多种,已形成机械、服装、仪表、化工、建材,塑料制品、稀土等七个主要行业,年销售总量5亿多元。
广陵工业园地处广陵立交区东南侧,广靖高速、宁通高速、环抱园区,便捷的交通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开发前景。
广陵镇地处泰兴的南部边缘,与靖江市接壤,是全市的“南大门”,属温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土肥沃,环境优美。全镇设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9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9平方公里,共有16750户,58661人。全镇社会总产值6.8亿元,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 广陵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宁通、广靖、宁靖盐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苏南、苏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江苏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全镇通过内引外联,盘活存量,加大技改力度,提高镇村工业经济的运行质态,积极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 件。2004年全镇共完成社会总产值12.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1亿元,镇村工业产值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建筑总产值0.98亿元,全镇经济增长率达到17%,财政收入10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00元。其中化工、机械、仪表、稀土、速冻食品、水带、服装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全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 程,在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涌现了一大批特种养殖大户,如网箱养鳝、蟹,圈养獭兔、山羊,种植银杏、单参等项目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其中通靖村的银杏园,兴宁村的网箱养殖、香荷芋,木行村的生态林,顾周村的养殖场等效益越来越好。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编辑本段古称广陵镇,今谓广陵。位于寿光市境中东部,镇境北部,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北有荣乌高速公路、引黄济青水渠,羊田路从村中穿过。现有560户,2100余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李、王、陈、刘、董、苟、蔺、麻、张、韩诸姓。聚落成矩形。总耕地2700亩,土壤属潮化土壤,生产小麦、玉米。农历逢五排十大集。为方便管理,分为广陵一村、广陵二村两个村委会。
据明万历四十六年及乾隆八年两古碑记载:“广陵古镇也,东有玉皇庙,其来久矣......”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境域,齐国在此务盐强国始建古镇。镇名因此处有一大陵而得名,何时何姓建村无详稽。宋时设重镇,自明改称广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