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139 3859 0249
早强灌浆料【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技术特点:
早强高强:强度最高可达50 Mpa以上,设备安装完毕后即可远行生产。
自流太:现场只需加水搅拌后,直接灌入设备基础,不许振捣便可填充设备基础的全部间隙。
微膨胀:以保证设备与基础紧密接触。
耐久性:200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
抗油性: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比浸油前提高10%以上。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用途
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铁路枕轨的快速抢修;机场、高速公路等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补;地脚螺栓的快速锚固;建筑物、构筑物的抢修等。
适合于间隙较小的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以及对材料流动性要求较高的部位。
地脚螺栓锚固、裁埋钢筋、灌浆层厚度30mm 基础二次灌浆。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产品分类和用途:
CGM—1〔普通型灌浆料〕:地脚螺栓锚固、裁埋钢筋、灌浆层厚度30mm 基础二次灌浆。CGM—2〔加固型灌浆料〕: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CGM--3〔超流态灌浆料〕:高流态、微膨胀,一小时强度可达到20Pma以上。适合于间隙(3cm以内)较小的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以及对材料流动性要求较高的部位。CGM--4〔抢修灌浆料〕:超早强、微膨胀,一小时强度可达到20Pma以上,适合于铁路枕轨的快速抢修;机场、高速公路等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补;地脚螺栓的快速锚固;建筑物、构筑物的抢修等。灌浆施工
第一步:基础处理
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清洁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浮灰、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小时,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
第二步:支模
1、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封缝,达到整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2、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3、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4、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第三步:灌浆料配制
1、一般按通用加固型12-13%的标准加水搅拌,豆石加固型按9-10%的标准加水搅
拌。
2、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用手电钻式搅拌器)。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3、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4、现场使用时,严禁在CGM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与劣质灌浆料的区别
普通低劣的灌浆料产品,在灌浆料浇筑密实以后,内部的骨料周围形成水膜,特别是很多灌浆料产品,出现大量的泌水现象,在骨料的下方形成水囊。随后,水泥水化生成钙矾石和氢氧化钙晶体,由于骨料表面的水胶比大,因此这些靠近骨料的结晶产物为较粗大的晶体,形成比水泥浆或砂浆更多孔隙的结构。
质量没有保证的灌浆料产品,在早期,特别是发生大量内泌水时,界面过渡区中孔隙的体积和尺寸比水泥浆或砂浆本体的要大。结晶化合物如氢氧化钙和钙矾石,其尺寸和数量在界面过渡区中也比较大,导致灌浆料中过渡区的强度低于水泥浆本体。
灌浆料中由于骨料和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不同,当灌浆料受力或是温度、湿度变化时,由于水泥石和骨料的变形不同,从而使骨料和水泥石界面产生裂缝,使灌浆料的破坏常常首先发生在界面。这种情况下,受到荷载之前,过渡区就已经有了微裂缝存在。影响了灌浆料的耐久性。过渡区成为整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产品,水泥浆与骨料界面过渡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低的水胶比、掺入了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原因。由于低水胶比提高了水泥石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使得水泥石和骨料之间的弹性模量的差距减小,因而使得界面处水膜层厚度减小,晶体生长的自由空间减小。掺入的活性矿物细掺料与氢氧化钙反应后,增加了C-S-H凝胶,减少了氢氧化钙晶体含量,硬化后界面过度层孔隙率下降。孔隙率很低,基本上不存在大于10nm的大孔,水化物中的氢氧化钙减少。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 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为宜。
(6)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