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PTLL25.51进口爬电距离测试卡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定义
[1]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 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
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具体测量步骤步骤如下:
一)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 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 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GB4943:2H 和 2J和 2K,60065-2001表:表 8 和表 9 和表10) 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
4943 使用附录 G替换,60065-2001 使用附录 J 替换。
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 为表 2L,65-2001 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4943 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 标准 5.3.4 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如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符合IEC335,IEC598,IEC601等标准.
L25.81 : 8个档位:有1.0/1.5/2.0/2.5/3.0/4.0/6.0/8.0mm
L25.84 : 15档位:从1.0到8.0mm,步阶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