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属于瑞香科常绿乔木,别名香材、白木香、女儿香、栈香、牙香树、青桂香、崖香、芫香。由于土沉香所结的香料(俗称沉香)其气干密度比水重,能沉入水中,故名沉香(或水沉香)。
土沉香株高5-15米,树皮暗灰色,几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皱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时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8-6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而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上面暗绿色或紫绿色,光亮,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5-20,在下面更明显,小脉纤细,近平行,不明显,边缘有时被稀疏的柔毛;叶柄长约5-7毫米,被毛。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梗长5-6毫米,密被黄灰色短柔毛;萼筒浅钟状,长5-6毫米,两面均密被短柔毛,5裂,裂片卵形,长4-5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两面被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着生于花萼筒喉部,密被毛;雄蕊10,排成1轮,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子房卵形,密被灰白色毛,2室,每室1胚珠,花柱极短或无,柱头头状。蒴果果梗短,卵球形,幼时绿色,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密被黄色短柔毛,2瓣裂,2室,每室具有1种子,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厘米,宽约5.5毫米,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厘米,上端宽扁,宽约4毫米,下端成柄状。成熟时种子由丝状物吊于半空。花期春夏,果期夏秋。
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近年由于过量采取沉香供药用,损伤林木极为严重,分布较为集中的林木已被砍殆尽,现仅有零星散生的残存植株,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植物老茎受伤后感染某些微生物,为抵抗这些微生物而分泌的树脂,俗称沉香,其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的作用,是治胃病的特效药,也可作香料原料、提取芳香油等。
土沉香的种子含油量极高,加上种子成熟时间在夏末秋初,其气温高,成熟的种子极易因发热腐烂,所以在自然中极难自我传播繁殖,因此繁殖时最好等果实未裂开,种子刚成熟时即采摘,并即时播种,有利于提高种子出芽率。如需长途运输的,则采用冷冻或沙藏的办法运输,有利于提高种子存活率。
在自然条件下,土沉香极难结香,往往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通过人工促结香的方法,一般也要种植十年后才能进行,且其结香情况不太稳定。土沉香的主要价值在于其结的香料,而其木材疏松,经济价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