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每天波动较大价格以来电为准!!!!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523-2008 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的测量方法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4336-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5027-2007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试验方法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0066-200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2006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 20125-2006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20126-2006 非合金钢 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Q/BQB 400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
Q/BQB 401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 分类和代号
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牌 号 | 用 途 |
DC01 | 一般用 |
DC03 | 冲压用 |
DC04 | 深冲用 |
DC05 | 特深冲用 |
DC06 | 超深冲用 |
DC07 | 特超深冲用 |
级 别 | 代 号 |
较高级的精整表面 | FB |
高级的精整表面 | FC |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 | FD |
表 面结 构 | 代 号 |
麻 面 | D |
光亮表面 | B |
牌号 |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 (质量分数) | ||||||||||
C | Mn | P | S | Alt | Ti | ||||||
DC01 a | ≤0.10 | ≤0.50 | ≤0.035 | ≤0.025 | ≥0.015 | - | |||||
DC03 a | ≤0.08 | ≤0.45 | ≤0.030 | ≤0.025 | ≥0.015 | - | |||||
DC04 a | ≤0.08 | ≤0.40 | ≤0.025 | ≤0.020 | ≥0.015 | - | |||||
DC05 | ≤0.008 | ≤0.30 | ≤0.020 | ≤0.020 | ≥0.015 | ≤0.20 b | |||||
DC06 | ≤0.006 | ≤0.30 | ≤0.020 | ≤0.020 | ≥0.015 | ≤0.20 b | |||||
DC07 | ≤0.006 | ≤0.25 | ≤0.020 | ≤0.020 | ≥0.015 | ≤0.20 b | |||||
a 允许添加Nb和/或Ti。 b 允许用Nb代替部分Ti,此时Nb和Ti的总含量应不大于0.20%。 | |||||||||||
牌 号 |
拉伸试验 |
r90c |
n90c | |||||||
屈服强度a MPa |
抗拉强度 MPa 不小于 |
断后伸长率b A80mm % 不小于 | ||||||||
公称厚度 mm |
不小于 | |||||||||
<0.30 |
0.30~<0.50 |
0.50~<0.70 |
0.70~<1.0 |
1.0~<1.6 |
≥1.6 | |||||
DC01d |
140~280 |
270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 |
- |
DC03 |
140~240 |
270 |
- |
30 |
32 |
34 |
35 |
36 |
1.3 |
- |
DC04 |
130~210 |
270 |
- |
34 |
36 |
38 |
39 |
40 |
1.6 |
0.18 |
DC05 |
120~180 |
270 |
- |
35 |
38 |
40 |
40 |
41 |
1.9 |
0.20 |
DC06 |
110~170 |
260 |
- |
37 |
39 |
41 |
42 |
43 |
2.1 |
0.22 |
DC07 |
100~150 |
250 |
- |
40 |
42 |
44 |
2.5 |
0.23 | ||
a 无明显屈服时采用RP0.2,否则采用ReL。当厚度大于0.50mm且不大于0.70mm时,屈服强度规定值允许增加20MPa;当厚度不大于0.50mm时,屈服强度规定值允许增加40MPa。 b 试样为GB/T 228中的P6试样,试样方向为横向。 c r90值和n90值的要求仅适用于厚度不小于0.50mm的产品。当厚度大于2.0mm时,r90值允许降低0.2。 d DC01的屈服强度上限值仅适用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起的8天内。 | ||||||||||
牌 号 | 拉伸应变痕 |
DC01 | 自制造完成之日起3个月内使用时不应出现拉伸应变痕 |
DC03、DC04 | 自制造完成之日起6个月内使用时不应出现拉伸应变痕 |
DC05、DC06、DC07 | 使用时不出现拉伸应变痕 |
级 别 | 代 号 | 特 征 |
较高级的精整表面 | FB | 表面允许有少量不影响成形性及涂、镀附着力的缺陷,如轻微的划伤、压痕、麻点、辊印及氧化色等。 |
高级的精整表面 | FC | 产品二面中较好的一面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缺陷,另一面至少应达到FB的要求。 |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 | FD | 产品二面中较好的一面不应有影响涂漆后的外观质量或电镀后的外观质量的缺陷,另一面至少应达到FB的要求。 |
6.6.3对于钢带,由于没有机会切除带缺陷部分,因此钢带允许带缺陷交货,但有缺陷的部分不得超过每卷总长度的6%。
6.7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为麻面(D)时平均粗糙度Ra按0.6μm<Ra≤1.9μm控制,表面结构为光亮表面(B)时平均粗糙度Ra按Ra≤0.9μm控制。
7 检验和试验
7.1 钢板及钢带的外观用肉眼检查。
7.2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应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
7.3 r值是在15%应变时计算得到的,均匀延伸小于15%时,按均匀延伸结束时的应变值进行计算。n值是在10%~20%应变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均匀延伸小于20%时,计算的应变范围为10%至均匀延伸结束。
7.4 钢板及钢带应按批验收,每个检验批应由同牌号、同规格、同加工状态的钢板或钢带组成。每批的重量应不大于30吨,对于卷重大于30吨的钢带,每卷作为一个检验批。
7.5 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试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8的规定。
代加工配送,欢迎您的来电!!
联系电话:朱孝祥 021-66681063 18221808705
联系电话: 李梦 021-66681060 1302328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