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贸易商消极“进货” 钢厂库存难消化
[3月中旬至今,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下滑了20%,而钢厂成品材库存则未得到及时消化,仅小幅下滑7.8%]
钢材流通库存压力转向钢厂库存,钢厂承压减产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国内流通的钢材库存压力正逐渐向钢厂转移,这不仅激化了厂商矛盾,也迫使以往强势的钢厂在生产策略上做出改变。
数据显示,3月中旬至今,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下滑了20%,而钢厂成品材库存则未得到及时消化,仅小幅下滑7.8%。“目前贸易商多采取低库存策略,从钢厂提货不积极,最终导致流通市场库存压力逐渐向钢厂库存转移。”昨天,分析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钢厂的库存压力明显大于流通市场。
目前,种种压力下的钢企,不得不由满负荷生产转向开始减产。
经销商的反抗
“我们是钢厂的大户,必须提货,就是不管卖不卖,每个月必须从钢厂那儿提合金5000吨以上,卷板是1万吨以上,这还是减去大户优惠后的量。”日前,河南一家大型钢企的一级代理商向本报记者透露多年来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
不过,在今年,同样处境艰难的经销商们开始向钢厂公开“反抗”,表现之一便是有意减少从钢厂的进货。
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流通市场上的库存)统计,今年以来,社会库存量经历了从急速上扬到快速下滑,其中,1月份,社会库存量从此前的高点下滑至1200万吨,此后库存量一路上扬,而从3月中旬开始,库存量再次出现下滑,截至5月底累计降幅(与3月中旬数据比较)达19.2%。“下滑的速度还可以,只是各品种降幅不一样,相比较而言,长材库存量下降得快,板材相对慢。”胡艳平表示。
外界分析,这一数据更多反映受市场形势影响,国内贸易商们缺乏信心不敢囤货。
而与这一数据形成反差的是,近期钢厂库存下滑却缓慢得多。“由于钢材市场长时间跌跌不休,而钢厂订货价格相对滞后于市场,倒挂现象迟迟得不到缓解,钢厂成品材库存也因此未能得到有效消化。”一业内人士称。
分析师称,今年钢厂的库存压力明显大于流通市场,“目前贸易商多采取低库存策略,从钢厂提货不积极,最终导致流通市场库存压力逐渐向钢厂库存转移”。
数据显示,5月中旬,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库存为1368万吨,旬环比增加59万吨,比3月末的1483万吨小幅下降7.8%。“这个降幅的确有限,目前钢厂的库存明显要高于上年同期的941万吨,处于较高水平。”分析师称,较高的库存量令钢厂承压。
据介绍,前述社会库存一般是指不包含钢厂的库存,但由于样本、统计周期存在不同争议,目前并无权威数据。尽管如此,上述这份涵盖国内35个主要城市长材库存、25~30个城市板材库存的数据变动,依然可以侧面反映出经销商眼下的举动。
不久前,佛山顺德区乐从钢铁贸易协会(下称“乐从钢协”)就代表当地百余家经销商,向鞍钢集团发出公开信,对后者3、4月追补政策和5月订货政策表示强烈不满。更早时候,继杭州经销商公开发出抵制沙钢、暂停执行合同的联合倡议后,宁波的经销商也曾加入“叫板”钢厂的行列,对江阴长达钢铁有限公司发出了“追补”通知书。
不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认为,虽然今年以来出现了多起贸易商“叫板”钢厂的事件,但目前看这种叫板多数仍然是徒劳,“现在的厂商格局,并没改变‘先钱后货’的局面,甚至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都难”。
钢厂承压“检修”
值得关注的是,高库存压力凸显下,国内钢企的经营压力也在逐步加大。
自春节过后,钢材价格已累计下跌持续数月,其中,主要钢材品种跌幅超过15%,上海地区5.5热卷吨价由4280元降至3400元,迫使钢厂的订货价格也一再下调,盈利状况随之恶化。
中钢协的最新内部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80家纳入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企中34家亏损,亏损面达40%。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利润再亮“红灯”:大中型钢企1~4月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23%,其中4月份为0.05%;同时4月仅实现利润1.53亿元,相当于一季度的6%。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国内大型钢企业绩堪忧,此前相对灵活的部分民营企业也陷入亏损境地。“现在的亏损加剧,即使是民营钢厂,像唐山一带的很多民营钢厂也没有利润空间,大多转为亏损。”分析师称。
不堪重负的钢企不得不再次选择减产度日。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1座高炉已确定停炉或检修,影响产量在110万吨左右;6条棒材线检修,影响产量40.5万~41万吨;4条热轧生产线检修,影响产量58万吨;2条中板线检修,影响产量3.6万吨,1条带钢生产线检修,影响产量2.7万吨。
而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钢厂由满负荷生产转向开始减产,未来检修是否进一步扩大范围值得关注。“一般来说,只有当钢厂检修持续近一个月左右,市场才会有出现转机的可能。”分析师表示,当前钢厂检修刚有苗头,还不具备令钢市转折的条件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