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盟幼儿园官网:www.aimenggw.com
我孩子现在不到4岁,总不爱写字,请问专家该如何引导?
我不赞成教4岁的孩子写字,因为此时孩子的手指小肌肉群没有发育成熟,不适宜练写字,除非个别孩子有这种需求。
另外,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提出一个原则略超前”,即在早期教育训练中,把有一定难度的教育内容提前教给孩子。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稍微超前一点就好,不要盲目超前。因为盲目超前的后果可能是事倍功半、无功而返。为什么我的孩子更喜欢奶奶、爷爷,而不是妈妈呢
杨教授,请教下:为什么我的孩子更喜欢奶奶、爷爷,而不是妈妈呢?
这是一个隔代教养中常见的问题。婴幼儿在认知、情感方面有一个特点,叫“获得敏感”,即对他来讲,凡是经常、大量、反复出现的人或事物,他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认知倾向,即特别喜欢。如果在此期间,经常、大量、反复出现的人不是妈妈,而是奶奶,或者保姆,他就会形成“奶奶敏感”、“保姆敏感”,而不是“妈妈敏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做母亲的尽量多腾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他玩,多与他说话、沟通,日积月累,他就形成“妈妈敏感”。顺便说一句,这种敏感和血缘没有关系,抱养的孩子一样可以形成“妈妈敏感”。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长应怎么处理
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如何帮助孩子加强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很重视交际能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是孩子社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们与伙伴的交往意味着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但这种交往难免会产生矛盾,大多数家长往往把这种冲突看得很重。实,孩子相互之间的冲突也是-种学习过程,他们在每一次冲突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并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与他人的关系。对此,欧美国家的家长往往在一旁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看孩子如何自行处理这些矛盾,只在事后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加以评点和指教。值得提醒各位父母的是,下面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
①告诉孩子他打你,你就要打他,一定要还手!”
②对孩子说以后你不要再和他玩了。”
③告诉孩子你要再这样,我就不带你来玩。”
父母长期到外地工作,孩子从哭闹变为不愿接父母电话怎么办
我是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去年9月,我儿子上幼儿园了,最近由于工作原因,我和丈夫都要去外地(长期),孩子只好放到我母亲那里。我们离开后第一次往家里打电话刚好是儿子接的,儿子在听到我的声音后一直在不停地哭,还喊着说:“妈妈,我想你了!”这是儿子长这么大第一次这样地叫喊。当时我真有立刻回到他身边的冲动,冷静下来,想想孩子也是需要锻炼的。我告诉他要坚强,说了些道理。可从这以后,我们再打电话时,他说什么都不愿再接了,而且在家也不爱说话了,脾气变得很大,谁说他,他就要打人或是不理别人了。我想咨询一下:像我们这种情况,该怎样去应对孩子的变化,这样下去会对他将来的性格成长有影响吗?我们非常担心,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幼儿与他最接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依恋关系,使得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分离焦虑”,这是这一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反应,这正说明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种依恋的情感肯定是好的,因为这是他早期社会能力及人格发展的必要健康因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得不中断这种亲子关系,这又是当前很现实的一种现象,如何对待?我觉得以下几点要注意:
.①尽可能给幼儿多一些与父母交往的机会。比如多打电话,多增加回家的次数陪陪孩子等,千万不要因为你们的离开而引起亲子“情感剥夺”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孩子抑郁、孤僻,有时甚至会产生拒食、消化紊乱、夜惊等精神障碍。
②设法让现在的抚养人(外婆)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往。比如,陪孩子念歌谣、讲故事、外出散步等,做一些情感上的补偿,以减轻他的不荄全感。
③鼓励孩子交朋友。事实证明,有幼儿园的伙伴,能帮助孩子转移情绪、减少分离痛苦,使孩子逐渐学会面对与依恋对象分离的日子。
爱盟幼儿园官网: www.aimenggw.com
免费咨询热线:4000678242
QQ: 263462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