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石料一律按吨计算
以某一景点为例,论述假山材料的种类、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
浅谈假山浅谈假山浅谈假山浅谈假山
“假山”,顾名思义,它不同于一座真山。它没有山的雄伟气势,也不可能再现中国三山五岳的剑竣宏伟。假山是中国式园林的产物,是中国环境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装饰方法,它与古典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木园艺共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综合艺术品。它虽不及真山之大、之险,但因它取之于天然山石,再经人工组合、叠造,“随为人作,宛自天开”,尤为能给以中国山水画为美术传统的中国人带来真山真水的假想。较为著名的中国苏州园林,以及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都淋漓尽致的把那种“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曲径通幽”的悠闲适意的人生观表现出来。多少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诗句也对其大加赞赏,人们形容假山为“有形的诗,立体的画”。由此,假山的形式自唐宋以来至明清,大量进入私家园林。这种遍布大江南北的园林艺术,成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闲情逸致、回归自然的代表形式。 假山工程是中国园林建设中的主要工程,通常称呼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假山 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蕾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地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 是以山石为材料做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 假山按材料科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之间的山。 土山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用块石做护坡、挡土墙或磴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这类假山占地面积往往很大,是构成园林基太地形和基本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 带石土山主要材料是土,在土山的山坡、山脚点缀有岩石,在陡坎或山顶部分用自然山石堆砌成悬崖绝壁景观,一般还有山石做成的梯级磴道。这类假山可以做得比较高,但其用地面积比较小,多用在较大的庭园中。 带土石山,山体从外观看主要是由自然山石造成的,山石多用在山体的表面。由石山墙体围成假山的基本形状,墙后则用泥土填实。这种土石结合而露石不露土的假山。占地面积较小,但山的类型较为突出,适于营造奇峰、悬崖、深峡、崇山峻岭等多种山地景观。 石山构成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象征,以形状怪异、玲笼剔透的真山石所叠积,形成其独树一帜的传统艺术风范,延续至今。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为了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这种和谐,需要一个假借物用来满足这种精神神游,于是,用假山石叠成的假山充当了这种角色。在“红楼梦”这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曾批判过这种模仿自然而弃求其真的假装诗意的文人情结,但立即遭到其父亲的严厉训斥,可见这种传统在中国的根深蒂固。石山,其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这类假山有的模比较小,主要用在庭院、水池等空间比较闭合的环境中,或者作为瀑布、滴泉的山体应用。但也有体型较大的石山群以体现假山的浑厚,雄壮,此类假山多借以不同假山石的特点以呈现出“皱、漏、瘦、透”之美,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骨架功能利用假山形成全园的骨架,现存的许多中国古代园林莫不如此。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假山为基础来变化。 (2)空间功能: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通过假山的穿插、分隔、夹拥、围合、聚汇,在假山区可以创造出路的流动空间、山坳的闭合空间、峡谷的纵深空间、山洞的拱穹空间等等各具特色的窄闯形式=如拙政团原入口处以黄石假山作为障景,沿廊绕过假山才能观赏到园中主景远香堂及荷池。体现了苏州园林“先抑后扬”的独特艺术构思。 (3)造景功能假山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再现。自然界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层峦叠嶂、深峡幽谷、泉石洞穴、海岛石礁等等景观形象,都可以遥过假山石景在园林中再现出来。 (4)工程功能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出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如北京颐和园的“圆朗斋”、“写秋轩”,北海的“嘲古堂”、”亩鉴室”周围都是 自然山石挡土墙的佳品;北海琼华岛南山部分的群置山石、颐和园龙王庙土山上的散点山石等都有减少冲刷的效用。园林中还广泛地利用山石做花台养植牡丹、芍药和其他观赏植物,并用花台来组织庭院中的游览路线,或与壁山结合,与驳岸结合,在规整的建筑范围中创造出自然、疏密的变化。 (5)使用功能 可以用假山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陈设。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栏等,既不怕日晒夜露.又可结合造景。 此外山石还可用做室内外楼梯(称为云梯)、园桥、汀石和镶嵌门、窗、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