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价供应杀虫剂
新一代镭射喷雾剂,有: 无气味性、强力性(香型:茉莉、玫瑰、国际、甜橙等)

卫生杀虫气雾剂,自1982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以来,由于其杀灭效果好,便于携带、使用、储存、奏效迅速、准确等各种独特优点而得到迅速地发展。气雾剂是指原液和抛射剂一同装封在带有阀门的耐压罐中,使用时以雾状形式喷射出的制剂 ( 原液 ) 。喷射出来的微形雾粒称为气溶胶。喷雾剂不用抛射剂而是利用手工压气来喷射的。杀虫气雾剂的生物效果是衡量气雾剂产品质量的主要根据。杀虫有效成份和剂量又是影响生物效果的重要因素。杀虫有效成份通常总是以击倒型杀虫剂与致死型杀虫剂复配的方式使用。
根据GB/T14449—1993中的测试方法,对产品的耐贮性和泄漏量、雾粒直径及其分布、喷程和喷角、喷射速率等进行全面测试。
1、容器耐贮性和泄漏量 由于气雾剂的内容物对罐、封口杯、内壁涂料、密封垫圈及阀门会产生腐蚀作用,腐蚀常发生在罐的内部,使容器的耐贮性减短,增加了容器的泄漏量。特别是在夏季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腐蚀作用加剧。
2、雾粒直径及其分布雾粒直径是由计量孔大小、促动器、喷嘴结构和孔径大小以及药液与抛射剂的比例等因素决定的。雾粒直径及其分布是影响气雾剂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静止的室内空气中雾粒直径大小及其分布与杀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雾粒细小才能有较好的悬浮及运动性能,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对害虫体表的沉积和撞击性好。一般杀虫气雾剂雾粒直径在30μm—35μm之间杀虫效果最佳,这种雾滴兼顾撞击和残效两方面,对飞翔害虫有最好的击倒和致死效果。雾粒直径小于0.5μm 无显著效力,因为雾滴太小,则可能随气流在飞虫旁打转飘过而不起作用。滞留喷洒用杀虫气雾剂如用于蚂蚁、蟑螂等杀爬虫气雾剂的雾粒直径应在50μm— 80μm之间,以减少杀虫剂雾滴的飘散及挥发。雾粒应分布均匀才能增加与害虫接触机率,充分发挥杀虫有效成份的效力。
3、喷程和喷角 喷程和喷角是决定喷雾形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喷程由喷嘴孔尺寸、压力和抛射剂决定,喷角由喷嘴内部孔结构如直通孔、反向锥孔、顺锥孔、前倾锥孔等决定。对气雾剂来说选择最佳喷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喷程过短或喷角过小均会影响杀虫效果。
4、喷射速率 喷射速率是由促动器喷嘴孔、阀芯计量孔、阀体气相旁孔和阀体尾端孔决定;一般常用的弱燃性液化石油气,标准气雾剂其喷射速率应在0.4g/s—0.5 g/s(25°C),喷射速率过大造成药液浪费,过小则影响生物效果。
杀虫气雾剂的安全性历来为生产厂家经销部门、消费者及行政管理部门所关心。其安全性主要涉及气雾剂的毒性和燃烧性两个方面。
1.杀虫气雾剂的毒性常用杀虫气雾剂的抛射剂、溶剂、有效成份均有一定的毒性。七十年代因CFC(氯氟碳类)对臭氧层破坏已被逐渐限制和禁止使用;八十年代又提出了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可见杀虫气雾剂直接有损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因此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际上对杀虫气雾剂中有害物质进行限制或禁用的规定。一般通过以下几个试验对杀虫气雾剂的毒性进行评价。
1)急性经口毒性及急性经皮毒性,以LD50即致死中剂量或半数致死量表示,单位用mg/kg表示,产品的LD50值越大,表示化合物毒性越低,即越安全。
2)急性吸入毒性,以LC50表示即致死中浓度或半数致死浓度,单位用g/l表示。
有些生产者认为杀虫气雾剂的有效成份毒性越大或使用浓度越高,它所表现的杀虫效果越明显,于是他们为了盲目追求产品的生物效果,而使用高浓度、高毒性物质,这种产品应用在人群居室,与人长时间接触,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事实上一种好的杀虫气雾剂的配方是多种成份的最佳组合,不仅杀虫效果好,而且使用浓度低,对人和哺乳动物毒性也低。
2.杀虫气雾剂的燃烧性目前气雾剂的燃烧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每年因气雾剂制品燃烧和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使人感到震惊。根据GB/T14449—1993试验方法测得产品的火焰延长最大长度,从而判断该产品的相对燃烧性。一般杀虫气雾剂的火焰长度为40cm左右。对相对燃烧性较大的产品,应改进配方,降低其燃烧性。目前国外要求在杀虫气雾罐标签上注明燃烧等级,便于识别和区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