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丝带是颜色丝带的一种,属于意识形态的丝带,通常代表着默哀、忧伤或是一些政党、政治倾向等。
黑色是从古到今、东方西方,对于哀伤、哀悼、悲惨甚至是丧礼时,最为代表的颜色,因此黑丝带在上述场合十分常见。出席丧礼时,很多人会携上黑丝带,发生灾难时,不少群众也会系上黑丝带祈祷默哀。
以下是近年一些重大场合使用黑丝带来哀悼的例子:
波兰在发生总统卡钦斯基坠机身亡后,人民绑起黑丝带举国哀悼。
英国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后,人民绑起黑丝带哀悼。
2005年伦敦爆炸案之后,谷歌为了表示尊重和同情,在官网上放置黑丝带的图标。
2007年秘鲁大地震发生之后,该国所有电视台都放上黑丝带图案,为期三天。
在维珍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后不少人都带上黑色丝带以示哀悼。
2010年8月23日为悼念在马尼拉被枪杀的香港人,不少人也把Facebook头像转为黑丝带。除了上述这些重大事件外,像是一些大地震或暴风灾害时,也常会用到黑丝带来表示哀悼。
在英国伦敦的一些政党以黑丝带作为精神标志,还发展出伦敦黑丝带,也有一些国家的军队和特殊团体以黑丝带作为象征标志。
以下是使用黑丝带且较广为人知的政治团体:
第六届国际以色列种族隔离周 (妇女联盟)时,参与群众所系上的黑丝带意义是指全世界支持并希望促进巴勒斯坦国的人民自由斗争意识。黑丝带也被用来当作无政府主义的黑丝带运动象征物。直到穆沙拉夫的辞职担任陆军参谋长,很少巴基斯坦人在世界各地手系黑丝带和显示它作为自己的ID在互联网上以抗议什么,他们认为这是戒严法规定总统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在2007年11月3日。 在城市卡拉奇,一组被称为 SOS的颠覆行动处描绘城市的墙壁上符号作为标志抵抗戒严及其造成的镇压政治家和国家的知识分子,其中大部分后来被发现出来是腐败和反状态。
波罗的海之路(爱沙尼亚语:Balti kett、拉脱维亚语:Baltijas ce?š、立陶宛语:Baltijos kelias)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和平示威。大约有2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 该示威也是波罗的海三国追求脱离苏联、各自独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黑丝带日是在8月23日,因为这天刚好是波罗的海之路发生的日期,因此为了纪念这人权运动史上崭新的一页,将8月23日定为黑丝带日。
大事纪:
受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启发,街头示威日渐受欢迎和支持。1986年8月23日,21个西方城市(包括伦敦、斯德哥尔摩、西雅图、洛杉矶、珀斯和华盛顿特区等)举行黑丝带日游行,要求世界正视苏联侵犯人权。
1987年黑丝带日,36个城市举行示威,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
爱沙尼亚定8月23日这天为国定假日。
黑丝带被用来表示恶性肿瘤。
在一些奇幻小说中,吸血鬼戴上黑丝带后,就等于发誓永远不吸血。
支持菲律宾的记者新闻自由。
在一些“少年礼”的活动中,会挂上黄、蓝、黑三种颜色的丝带,其中黑丝带表示独立和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