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 橡胶密封件密封件是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机器设备内部的零部件的材料或零件。 各种密封其性能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影响因素有温度,介质、磨损、所承受压力等。 按不同的用途,密封件大致是按下列的分类: 1.按作用分类:分为 轴用密封、孔用密封、防尘密封、导向环、固定密封、回转密封; 2.按材料分类:分为 橡胶、聚氨酯、工程塑料等。 贮存: 1. 密封件的存放室温最好在30℃以下,避免密封件产生高温老化; 2. 密封件必须存放在密封包装内,避免和空气中的水份或尘埃接触; 3. 密封件必须避开强光照射,避免密封件被空气中臭氧侵蚀或提早老化。 密封件是用来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外界杂质如灰尘、泥沙、水分等侵入的零部件。 各种密封其性能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机械密封[1](填料密封等)影响因素有温度,介质、磨损、所承受压力等。 常用密封件名称 密封圈、盘根、机械密封、油封、水封、盘根、密封垫板、密封胶、软填料等。
什么是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油封装置。比如离心泵、离心机、反应釜和压缩机等设备。由于传动轴贯穿在设备内外,这样,轴与设备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设备中的介质通过该间隙向外泄露,如果设备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则空气向设备内泄露,因此必须有一个阻止泄露的轴封装置。轴封的种类很多,由于机械密封具有泄漏量少和寿命长等优点,所以当今世界上机械密封是在这些设备最主要的轴密封方式。机械密封又叫端面密封,在国家有关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编辑本段
对机械密封的密封环有哪些要求
密封环是动环和静环的总称(下同),是构成机械密封最主要的元件。密封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密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对它提出了一些要求。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工作条件下(如压力、温度和滑动速度等)不损坏,变形应尽量的小,工作条件波动时仍能保持密封性。
密封端面应有足够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以保证工作条件下有满意的使用寿命。
密封环应有良好的耐热冲击能力
为此,要求材料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较小的线膨胀系数,承受热冲击时不至于开裂。
应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自润滑性
密封环匹配应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自润滑性,密封环材料与密封流体还要有很好的浸润性。工作中如发生短时间的干摩擦,不损伤密封端面。
应力求简单对称并优先考虑用整体型结构
也可采用组合式(如镶装式)密封环,尽量避免用密封端面喷涂式结构。
密封环要容易加工制造
安装和维修要方便,价格要低廉。
编辑本段
机封工作应注意问题
安装时注意事项
a.要十分注意避免安装中所产生的安装偏差
(1)上紧压盖应在联轴器找正后进行,螺栓应均匀上支,防止压盖端面偏斜,用塞尺检查各点,其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2)检查压盖与轴或轴套外径的配合间隙(即同心度),四周要均匀,用塞尺检查各点允差不大于0.01毫米。
b.弹簧压缩量要按规定进行,不允许有过大或过小现象,要求误差2.00毫米。过大会增加端面比压,加速端面磨损。过小会造成比压不足而不能起到密封作用。
c.动环安装后,将动环压向弹簧后应能自动弹回来。
拆卸时注意事项
a.在安装、拆卸机械密封时要仔细,严禁动用手锤和扁铲,以免损坏密封元件。如果结垢拆卸不下时,应清洗干净后再进行拆卸。
b.如果在泵两端都用机械密封时,在装配,拆卸过程中互相照顾,防止顾此失彼。
c.对运行过的机械密封,凡有压盖松动使密封发生移动的情况,则动静环零件必须更换,不应重新上紧继续使用。因为松动后摩擦副原来运转轨迹会发生变动,接触面的密封性就很容易遭到破坏。
编辑本段
机封正常运行和维护问题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a.全面检查机械密封,以及附属装置和管线安装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b.机械密封启动前进行静压试验,检查机械密封是否有泄漏现象。若泄漏较多,应查清原因设法消除。如仍无效,则应拆卸检查并重新安装。一般静压试验压力用2~3公斤/平方厘米。
c.按泵旋向盘车,检查是否轻快均匀。如盘车吃力或不动时,则应检查装配尺寸是否错误,安装是否合理。
安装与停运
a.启动前应保持密封腔内充满液体。对于输送凝固的介质时,应用蒸气将密封腔加热使介质熔化。启动前必须盘车,以防止突然启动而造成软环碎裂。
b.对于利用泵外封油系统的机械密封,应先启动封油系统。停车后最后停止封油系统。
c.热油泵停运后不能马上停止封油腔及端面密封的冷却水,应待端面密封处油温降到80度以下时,才可以停止冷却水,以免损坏密封零件。
运转
a.泵启动后若有轻微泄漏现象,应观察一段时间。如连续运行4小时,泄漏量仍不减小,则应停泵检查。
b.泵的操作压力应平稳,压力波动不大于1公斤/平方厘米。
c.泵在运转中,应避免发生抽空现象,以免造成密封面干摩擦及密封破坏。
d.密封情况要经常检查。运转中,当其泄漏超过标准时,重质油不大于5滴/分,轻质油不大于10滴/分,如2-3日内仍无好转趋势,则应停泵栓查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