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中国西部国际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节·回金属焊接艺术实
验展”的作品样稿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著名批评家皮道坚、殷双
喜,还有许多雕塑家如中央美院雕塑系副主任王少军、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
华、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主任许庾岭和四川雕塑协会秘书长闫城等。虽然只是一
次会议,但雕塑家们讨论的主题却十分有意思:金属焊接。
正在成都艺术超市举行的中国当代架上雕塑邀请展中,也有主要以金属焊接
方式创作的作品。它们可以算是雕塑艺术的一种吗?其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又如
何?
成都商报记者
乔雪阳
金属焊接雕塑
气势磅礴 多半作为城市景观
闫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金属焊接雕塑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国
内还算一个比较新的雕塑门类,“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这类作品,但很
少。近年来逐渐增多,主要在一些城市作为大型公共城雕,点缀城市景观。”
和传统的铸铜、石刻等仰仗雕塑家“手艺”的门类相比,金属焊接无疑是随
着工业时代到来而兴起的,主要是利用废弃的机器零件和金属材料等,通过机器
来加工,完全无需事先打黏土底稿,而是直接针对金属材料来做变形。比如在钢
板上切割、焊接,借助机器把金属材料卷曲、弯折,等等。雕塑家提供的只是思
想和设计,最后成品都由工人来操作出炉。
和我们不时能在工艺品店里看到的铁艺工艺品相比,金属焊接雕塑艺术品的
体量多半都十分巨大,“直径两三米都算小的,十几米、几十米都很常见,因为
这样子才能充分体现工业时代特有的磅礴气势嘛,而且多半都是作为城市景观。
”闫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