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苕子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播种后子叶不出土,茎叶由胚芽发育而成。根系发达,主根明显,入土深 1—2 米;侧根分枝多,密集分布在 20—30 厘米深土层中;根瘤扇形,姜形或鸡冠状,单株根瘤数 50—100 个。
毛苕子是春性和冬性的过渡类型,但偏向冬性。与春箭舌豌豆比,它的生育期较长,开花期及成熟期约推迟半月。在我国南方以秋播为主,在甘肃则多春播。产草量和种子产量以秋播的较高。毛苕子的耐寒能力很强,植株生长期能忍耐 -30 ℃ 的短期低温,种子发芽出苗的适宜气温为 18—20 ℃ ,在此温度下播种后 5—6 天即可出苗,在气温 10—15 ℃ 时播种后 8—12 天出苗,若在冬前气温 5 ℃ 的条件下播种,只有部分出苗,在此气温下成株茎叶生长也基本停止,但仍嫩绿伸展,当气温稍有回升时,仍能继续生长。不耐夏季酷热,气温在 20 ℃ 左右时,生长发育最快,气温超过 30 ℃ 时,植株生长缓慢且细弱。耐干旱,能在土壤含水量 8 %的情况下生长,以土壤含水量在 20—30 %时生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