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油毡瓦施工工艺油毡瓦是石油沥青防水卷材的变形产品。这类产品在中国的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并于1992年颁布了该产品的第一个行业标准——JC?T 503-92《油毡瓦》。近两年,有的外国公司在中国推销这类产品时,将沥青油毡瓦定名为所谓“多彩玻纤瓦”,而将中国标准中对油毡瓦的命名称为“俗称”。试问,中国行业标准对沥青油毡瓦的命名什么时候变成俗称了呢?这就不能不将沥青油毡瓦的名字正一下了?否则“沥青油毡瓦”可能会像“SBS、APP改性沥青油毡”一样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与沥青油毡瓦相关的产品有:1)沥青瓦(bituminous tile)。沥青瓦在我国已使用了几十年,并无标准。其制作与使用类似水泥玻纤瓦,只是以沥青作粘结剂。可以钉、锯,使用方便。但近年来因沥青油毡瓦的崛起,其应用范围渐小,而且由于瓦的厚度几乎达 1cm,虽用玻纤及木屑等作加强填充,亦感成本过高。2)玻璃纤维瓦?glass fiber reinforced tile 。这是一大类产品,包括玻纤增强的玻璃钢瓦和玻纤增强的水泥瓦、菱苦土瓦。玻纤增强的玻璃钢瓦以玻纤作增强层,外涂以环氧或聚酯树脂,常见的遮阳蓬大多以此为材料。玻纤增强水泥瓦(或菱苦土瓦)以耐碱玻璃纤维作增强层,外部以水泥砂浆(或菱苦土)涂覆。这类材料又称作玻纤增强水泥(GRC)制品,除作水泥瓦外,还有其它制品,如浴缸、门窗等。水泥瓦和上述沥青瓦类似,是一种尺寸较大的刚性波型瓦,其长度和宽度一般都超过1 m。3)沥青油毡瓦(asphalt roofing shingle)。这是一类以玻纤等材料为胎基作增强层、按沥青防水卷材生产方式生产后裁割成一定形状的片状材料。这类材料其实是柔性的,不同于前两种产品,称它为瓦实际上是借用的名词,故其英文名称不用tile而用shingle以示区别。这种瓦是由玻璃纤维作增强胎基,以氧化沥青或改性沥青作涂盖材料,上表面用各种粗颗粒彩砂作撒布料制作而成,以搭接方式铺在屋面上,可以钉,可以粘,每m屋面防水层质量为11 kg(如果再轻,则沥青厚度不够,可能降低防水效果)?比粘土瓦防水层的45 kg?m显然轻多了。因此,沥青油毡瓦对屋面结构层的承重要求较低,施工也更加容易。正因为如此,欧美许多公司都生产和推销这种产品,如欧洲的SOPREMA公司和BARDOLINE公司,美国的OWENS & CORNINGS公司等,在此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上都有成功的经验。
对当前沥青油毡瓦应用中一些问题的思考。1. 按标准规定,该产品至少在2.8 mm以上的厚度方可算合格,但市面上有不足2.8mm厚的产品在流通。不足2.8mm厚的产品粗砂粒压入深度太深,就可能接触甚至伤及玻纤层,使油毡瓦不能防水。此外,这类瓦即使砂粒粘结牢固,但其可溶物含量太少,造成防水耐久性下降。2 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无新标准时,无论是进口产品或本地产品均应执行JC/T 503-92标准,该标准是一种最低的推荐性的限制,但目前,施工方、设计方、甲方及监理均未引起重视,有未达到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可能会造成“平改坡”中的隐患。
我国颁布的GB/T 18378-2001《防水沥青与防水卷材术语》国家标准第3.30条对“沥青油毡瓦”概念已予以正名。该条术语采用“沥青油毡瓦”为名,此为全称。通常也有将其简称为“油毡瓦”的,不会引起误解,因为我国现在的油毡都是以沥青为涂盖料的。不过,应在正式的书面文件上,如标准、设计说明、订货合同、专利文件等,使用其全称,以免误解。近期将完成的“油毡瓦”国家标准,也建议其使用全称, 以与GB/T18378-2001统一。
屋面油毡瓦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