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
三相电源自动重合闸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宏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在十年研发、生产、制造自动重合闸用电保护器的基础上研发出的第三代智能用电保护装置。保护器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利用电力行业中业已成熟的漏电断路器作为执行元件,彻底解决了原先利用继电器或磁保持继电器分断能力小的弊端,精心设计的执行机构能在电动操作和手动操作之间任意切换,全新设计的检测电路和程序能实时、准确、在线监控供电线路的运行情况。一旦线路出现漏电、过载、短路、过压、欠压时,保护器立刻启动相应的保护程序,发出对应的指令切断后端的供电并指示。当供电线路故障排除后,保护器重新恢复供电。保护器的电路设计有防雷电路,一旦供电线路遭受雷击,雷击电流经防雷电路瞬间流回大地,有效地保护了自动重合闸的控制电路,为产品和供电的稳定夯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手动/自动”旋钮切换到手动状态时,可以进行人工手动合闸或分闸,此时具有热脱扣和短路分断等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漏电断路器。该产品是替代传统的空气开关和漏电断路器的革命性产品,更是替换传统空气开关和自动重合闸组合的换代产品,特别适用于电信、移动、联通及工矿企业、国家重点消防单位、智能化小区,石油化工、国防等部门用电安全保护。
参考标准
1、GB14048.1-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标准;
2、GB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标准;
3、GB16917.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标准;
4、GB6829-1995《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标准;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自动重合闸剩余电流保护器技术条件》(送审稿)。
产品特性
●功能多
不但具有剩余电流、过欠压、过电流、短路的保护功能,而且还具有自动重合闸、工作状态显示、动作状态指示等使用功能。
●抗干扰能力强
本保护器内置抗雷击电路,电路设计充分考虑了电磁兼容性,能有效地抗击雷电感应,消除各种尖端干扰,防止浪涌的侵入,杜绝误动作,延长产品的工作寿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
可按GB/T 17626.4-1998标准进行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可通过4级标准测试,频率2.5kHz,电压4kV。
电源线间(L-N)施加1.2/50μs(8/20μs)组合波2kV,不发生误动作。电源线间(L-N)施加1.2/50μs4kV冲击电压,样品不损坏。电源线间L-N及L-N-地间流过8/20μs10kA雷电流,样品不损坏。
●分断能力强
本保护器采用电力行业非常成熟的漏电断路器作为执行元件,可具有三至十倍额定电流的极限分断能力。
●人机接口友善
数码管可轮流显示三相实时电网电压、三相负荷电流、线路漏电电流、各种保护动作次数。故障跳闸时发光二极管灯显示故障类别,便于人工查找排除故障。可根据现场实际调整额定工作电压、漏电保护电流、过欠压保护电压。
●工作模式灵活
可灵活设置本装置工作在手动工作模式和自动工作模式。自动工作模式配置了全功能保护功能,手动模式仅具备短路、热脱扣、漏电保护功能,没有自动重合闸功能。两种模式间可在任意时刻进行切换。
●自动重合闸功能
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隔离永久性故障,排除瞬时性故障,快速恢复供电,保障供电网络正常运行。合闸前自动检测,避免二次重合供电对故障设备的损害。
●断电保护及记忆功能
供电电网突然断电后,保护器能强制将本设备分闸,以防止电网不稳定或突然恢复的电流和电压对后端设备造成冲击和破坏。系统能自动记录下断电前保护器的工作状态,能根据该记录智能分析并重新恢复到断电前的运行状态。
●远程控制 已选配 (未选未配 价格参见分体式三相自动重合闸 智能用电 保护器 63A (不带通讯))
本保护器可选配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采用MODBUS—RTU,默认波特率2400bps。不但可远程监视保护电路的工作电参量及运行状态,而且可以远程控制保护器分合闸,调整设定各个保护整定值等。通过配置相应的通信模块,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系统,如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远程监控。
另外还配有一路外控合闸信号(常开触点),只需提供干节点的输入信号就可以控制合闸操作,还有一路外控分闸信号(常开触点),只需提供干节点的输入信号就可以控制分闸操作。
若需要这些功能,需要在订单中特别标注出。
基本参数
用电保护器功能比较
我公司自动重合闸保护器中标事例
产品维护及售后服务
1、定期检查;
(1)、按照常规检测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一般每月/次);
(2)、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检查;
(3)、在本地发生过雷击之后进行检查。
2、本产品因自然雷击损坏后需及时与经销商或生产厂家联系,在保修期内实现免费维修或更换。在保修期外实行有偿维护;
3、本保护器损坏时,请立即将其从线路中拆卸下来,以免影响其他用电设备;
4、下列情况不属于免费维护范围:
(1)、人为非正常操作引起产品损坏;
(2)、不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或本说明书要求安装使用而引起的产品损坏;
(3)、自行拆卸过的产品;
(4)、因做破坏性试验而造成产品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