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内嵌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是按4C提出的 可纪录介质内容保护标准 (CPRM) 所制定。其核心是使用了Cryptomeria密码(也称为“C2“)。这一特性是保密的。DVD-Audio光盘也采用了与CPPM非常相似的加密方案。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SD卡多用于MP3随身听、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其投影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微厚一点,为2.1mm,但是SD卡的容量大得多,且读写速度也MMC卡快4倍。同时,SD卡的接口与MMC卡是兼容的,支持SD卡的接口大多支持MMC卡。目前SD卡在数码相机中正在迅速普及,大有成为主流之势。SD卡在今年的发展很快,已经开始威胁到CF卡的市场分额了。这是由于SD卡的体积要比CF卡小很多,并且SD卡在容量、性能和价格上和CF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这两年支持SD卡的手机迅速在市场走热,因此,SD卡的迅速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MMC卡也能和SD卡相兼容,这也正是SD卡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在2006年,SD卡容量有8、16、32、64、128、256、或512 MB,1、2 、4、6、8(SDHC) GB。
SD/MMC卡已经替代东芝开发的SM卡,成为了便携式数码相机使用最广泛的数字存储卡格式。2001年 SM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到了2005年下降到了40%左右,并且还在快速滑落。大部分的数码相机生产商都提供了SD卡的支持,包括佳能、尼康、柯达、松下及柯尼卡美能达等。
三大主要厂商仍然在坚持使用自己的专利格式: 奥林巴斯和 富士使用 xD卡, 索尼使用Memory Stick。另外,SD卡还没有攻入CF卡占绝对地位的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 市场。(除2005年尼康新发布的D50支持SD。)
SD卡是东芝在MMC卡技术中加入加密技术硬件而成,由于MMC卡可能会较易让使用者复制数码音乐,东芝便加入这些技术希望令音乐业界安心。类似的技术包括索尼的MagicGate,理论上加密技术可引入一些数码版权管理措施,但这功能甚少被应用。
用户可以使用一个USB的读卡器,在个人电脑上使用SD卡。某些新型电脑上已经内置了读卡装置。
最新的发展是SD内建了USB插口,省略了读卡器。SanDisk的设计是使用一个可折叠的护套来保护USB插口。尽管Sandisk并不是第一家内建USB功能的SD卡生产商,但由于其在业内的重要地位。这一动作带动了其他厂商跟风。
“SD”商标实际上是用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用途:它最早是用在“超级密度光盘”上(Super-Density Optical Disk),这个由东芝开发的产品在DVD格式之争中败北。这就是为什么那个“D”字看起来像一张光盘。
SD系列记忆卡都是SanDisk完成测试后送交SD卡协会认证规格,因此几乎所有专利权都掌控在SanDisk手上。
编辑本段基本术语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SD有不同的等级。速度等级有两种表示方法:
"X"表示法(SD1.0规范,现已不用):
它是按CD-ROM的150kB/秒为1倍速的速率计算方法来计算的。基本上,它们能够比标准CD-ROM的传输速度快6倍(900 kB/秒),而高速的SD卡更能传输66x (10 MB/秒) 以及 133x 或更高的速度。一些数码相机需要高速SD卡来更流畅地拍摄影片,和连续拍摄相片更迅速。直至2005年12月,大部分设备跟从SD卡的1.01规格,而更高速至133x的设备亦跟从1.1规格。
速度等级 | 读取速度 (MB/秒) | 相当于Speed Class |
13 x | 2.0 | 2 |
26 x | 4.0 | 4 |
40 x | 6.0 | 6 |
66 x | 10.0 | 10 |
Speed Class 表示法(用于新版本的SD卡和SDHC卡):
SD2.0的规范中对SD卡的速度分级方法是:
普通卡和高速卡的速率定义为Class2、Class4、Class6 和Class 10 四个等级。
超高速卡的速率目前只有UHS Class 1一个等级。速率等级在卡上的标注符号如下图所示。不同等级的读取速度和能满足的应用要求见下表:
速度等级 | 读取速度 (MB/秒) | 应用范围 |
Class 0 | 包括低于Class 2和未标注Speed Class的情况 | |
Class 2 | 2.0 | 观看普通清晰度电视,数码摄像机拍摄 |
Class 4 | 4.0 | 流畅播放高清电视(HDTV),数码相机连拍 |
Class 6 | 6.0 | 单反相机连拍,以及专业设备的使用 |
Class 10 | 10.0 | 全高清电视的录制和播放 |
UHS Class 1 | 312.0 | 专业全高清电视实时录制 |
SD卡的技术是基于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发展而来,大小和MMC卡差不多,尺寸为32mm x 24mm x 2.1mm。长宽和MMC卡一样,只是比MMC卡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贮单元。SD卡与MMC卡保持着向上兼容,也就是说,MMC卡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SD卡外型采用了与MMC卡厚度一样的导轨式设计,以使SD设备可以适合MMC卡)
SD卡接口除了保留MMC卡的7针外,还在两边加多了2针,作为数据线。采用了NAND型Flash Memory,基本上和SmartMedia的一样,平均数据传输率能达到2MB/s。
设有SD卡插槽的设备能够使用较簿身的MMC卡,但是标准的SD卡却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SD卡能够于CF卡和PCMCIA卡上,插上转接器使用;而miniSD卡和microSD卡亦能插上转接器于SD卡插槽使用。一些USB连接器能够插上SD卡,而且一些读卡器亦能够插上SD卡,并由许多连接埠,例如USB、FireWire等存取使用。 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新闻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数码相机也开始支持SD卡。
Mini SD与Micro SD卡随着SD卡存储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Mini SD和Micro SD卡。
Mini SD MiniSD由松下和SanDisk共同开发。为了方便更多使用者能在不同存储卡中转换使用mini SD,SanDisk还特意推出了SD转接卡,可与现在使用SD卡的数字相机、PDA掌上电脑和MP3音乐播放器共同使用。Mini SD只有SD卡37%的大小,但是却拥有与SD存储卡一样的读写效能与大容量,并与标准SD卡完全兼容,通过附赠的SD转接卡还可当做一般SD卡使用。
在超小型存储卡产品上,SD协会率先将T-flash纳入其家族,并命名为Micro SD,只有指甲般大小的Micro SD在推出后,令消费者惊艳不已,现在很多手机上也使用了这种存储卡。MMC micro与Micro SD并列为目前全球最小的迷你存储卡,超小体积却拥有着更大的优势,可以运用于各类的数码产品,不浪费产品内部设计的空间,令产品设计者所喜爱,对于精致化数码生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