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采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其目的是查清一个伐区或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林分改造结构规律,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算出材量以及制定更新措施,进行工艺设计,使森林资源数据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的地块上,为编定年度计划服务。
森林(林木)采伐作业调查涉及的基本方法
1每木检尺法
平原地区和四旁树林木要求每木检尺,根据一元立木蓄积表计算蓄积,根据不同树种同比对照估测出材。不同树种出材一般为50%~70%
2实测面积,样方每木检尺,计算整体采伐林分蓄积法
山区森林采伐由于环境条件和工作量的限制,调查涉及打部分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采伐作业调查设计一般按样地实测林木胸径,利用罗盘(或GPS)实测面积,目测出材。以此来计算全林分的蓄积量和出材量。该发所设计的林分蓄积量存在一定误差,林分出材也有一定误差。蓄积量的误差大小和抽样系统有误差有关,出材量的误差与目测出材的误差大小有关。因此,山区森林(林木)采伐作业调查设计,调查设计人员的素质和经验非常重要。
森林资源采伐作业设计分为内业部分和外业部分,在内业部分经历了三个阶段:
手工内业处理阶段;
以属性处理软件为主的内业统计计算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由外业调查的属性信息录入、统计、报表输出等;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的内业处理阶段。
外业部分经历了三个阶段:
盘测量阶段;
GPS测量阶段;
移动GIS为核心的外业数据采集阶段。
在三类调查设计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应用水平的差异,内外业的发展阶段出现相互交叉的情况。内业采用手工阶段时,外业采用的是罗盘或GPS进行测量阶段;内业采用软件对属性进行统计计算阶段时,外业采用的是罗盘或GPS进行测量阶段;内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时,外业一般采用GPS测量或移动GIS进行外业数据采集阶段。可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管理,外业采用移动GIS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是采伐设计管理系统的最佳方式。
基于移动GIS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是林业野外数据获取的重要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二类调查数据采集和三类调查数据采集方面做了研究,但是这些软件在小班新建方法上基本上采用的是边界勾绘、边界点捕捉和矢量跟踪的操作方式,而在采伐作业中需要先采集小班线、集材道、装车线等线状数据,再由这些线状数据生成伐区小班,因此采用边界勾绘和边界点捕捉的方式在相邻伐区小班容易产生裂缝和重复采集的情况。
黑龙江省林业专业三类调查软件系统是西安瑞特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移动GIS部联合哈尔滨君恒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森林三类调查所开发的一套专业的调查系统,其有效的解决了在区划伐区小班边界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裂缝、重复采集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基于纸质地形图、纸质遥感图像、调查卡片和罗盘的森林三类调查模式,在我国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传统调查方式中小班区划,费时、费力,且精度较低;而且不能有效的处理边界之间的拓扑问题;采用手工方式填写调查卡片,速度慢、效率低;最终还需对小班进行矢量化,属性因子数据库录入,才能导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去,内业处理工作量大,个别工作重复,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本系统将外业PDA与内业PC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查系统,PDA端可在进行调查工作时,实时处理图形边界、伐区面积等方面的问题,使调查人员在野外就能将内业的部分工作进行处理,减轻了人员的内业人员的工作量,内业的PC端系统可将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为用户提供调查报表和专题数据。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作业流程示意图
星瑞源掌上三类调查调查系统与桌面GIS媲美的矢量图形编辑功能,可以在野外实地修正室内区划好的小班,通过GPS实测或手工勾绘小班,满足了室外矢量图形编辑的需求。
底图加载后的效果图 实地定位效果图
本系统预先将调查因子内容、代码导入,在调查时通过下拉列表或者因子键盘选择输入,只需要极少的操作就可完成因子的录入,提高了因子录入效率。
传统调查是外业结束后回到室内,将卡片录入数据库后,才进行逻辑检查,造成复测或者数据不准的麻烦。星瑞源掌上三类调查系统有完善的逻辑检查功能,可以按规程计算每个调查因子间关系,限定调查因子的内容。当不符合规程、出现漏填、错填数据时可以在外业填写时给出提示;实地进行修正,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本系统支持角规调查、样圆调查、样方调查等辅助调查。调查时还可以通过内置的材积表、林业相关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材积、树种组成、每公顷蓄积、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等数值并填入小班主表数据中,减轻了调查人员工作量,提高了调查效率同时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
将调查的数据分别转换为我们所需要的*.SHP和.DB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