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中国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品种繁多,柔而易攻。因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向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宝。寿山石的开发年代十分久远。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在福州浮仓山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用寿山石制造的石镞、石凿。南朝时期,寿山石始用于雕刻艺术品,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融汇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意蕴,构成“寿山石文化”,从而名闻遐迩。她是立足于中华文化沃土渊源之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代寿山石文化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史学、文艺、心理学乃至矿业、工业、商业等诸多领域。寿山石的赏石文化亦是一种极富地域色彩的“闽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她与“闽人”同生、同在、同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古今闽人的烙印。寿山石的故乡一一福州,位处中国东南沿海,古属闽越。山川灵秀,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称誉。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族移民大规模南迁入闽,在与本土人的融合过程中,博大宏伟的中原文化,也随之不断地熏陶着古越土著文化,诞生了汉文化与古闽越遗民文化相结合的“闽文化”。寿山石雕艺术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唐、宋两代,雕艺得到迅速发展。延至元、明之际,民间利用花乳石治印开始流行。寿山石以其洁净如玉、柔而易攻的特质深得篆刻家、鉴藏家所赏识。艺人们在继承古代玉玺、钢印钮饰的基础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寿山石印章艺术。自清以降,寿山石文化空前昌盛,不但雕刻界名师、高手辈出,文人雅士们也不惜笔墨,赋诗着文,尽态极研,百般推崇,促使寿山石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们赋予寿山石以灵性,以神韵,以志趣,以情感。康熙间高兆、毛奇龄的两篇《观石录》,开创了研究寿山石的先河,民国时期龚纶、张宗果、陈子奋的《寿山石谱》、《寿山石考》和《寿山印石小志》等专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笔者幼年有幸卜居乌石山麓月香街,蒙陈子奋先生厚爱,侍从学画,受教于陈子奋、龚纶、潘主兰诸师。他们除在金石书画方面有很深造诣之外,又都是研究寿山石的前辈。受其熏陶,倾心从事寿山石艺术创作与文化研究工作40余载。1982年处女作《寿山石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蒙石友鼓励,选送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展出,发售一空。20年来,虽先后撰写、主编寿山石书籍10余部,惟多数在海外发行。去岁,在福建美术出版社支持下,着手编著这部《中国寿山石》,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寿山石及其雕刻艺术,弘扬寿山石文化。为使新著兼备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特专程前往矿区进行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在石农的协助下,考察矿洞近百处,取得第一手资料,纠正了一些历史文献的错误和社会讹传,使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本书分为寿山石珍赏、寿山石矿区、寿山石品类、寿山石雕刻和寿山石艺人五个部分,均为近年学习研究之成果。寿山石文化博大精深,雕刻技艺日益精进,难以毕其功于一书。况学识所限,时间仓促,疏漏之处,敬请专家赐教。
![](http://img3.makepolo.cn/img3/860/056/100012986056_13893239061764.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860/056/100012986056_138932392394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