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的模式有哪些
1、企业(集团)自营配送模式
这是目前国内生产、流通或综合性企业(集团)所广泛采用得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场、店的物品供应。这种物流模式中揉合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形成了新型的“大而全”、“小而全”,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显然,这种模式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满足企业(集团)内部生产材料供应、产品外销、零售厂店供货或区域外市场拓展等企业自身需求方面却发挥了作用。
较典型的企业(集团)自营型模式,就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大大小小的连锁公司或集团(比如北京华联、沃尔玛、麦德龙等等)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来完成对内部各场、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物流外协第三方,即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物流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这一配送模式正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货物配送的一个首选模式和方向。他的服务内容包括设计物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如成都润宝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其一就是为电商企业提供三方仓储与物流配送服务。
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 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熟悉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这样可以提高自己主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投入太多的资金自己搞物流,那么该企业投入到主业上的资金就会相应的减少,则该企业主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 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普通的单个制造公司通常在短时间难以更新自己的资源和技能,不同的零售商可能有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等需求,此时,第三方物流公司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而这些服务通常都是制造商一家难以做到的。同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拥有满足一家企业的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从而使企业接洽到零售商。
(3)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
企业自营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施。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可以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能够免去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资金的周转。
与自营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在为企业提供上述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主要有: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等。
3、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
物流一体化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配送模式还表现为在用户之间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阶段。在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说已经是物流一体化了,并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物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主要包括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物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
目前,大型现代化配送中心的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实行共同配送是积极可行的选择。从微观角度来说,企业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其次,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辆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共同配送也涉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各业主经营的商品不同,不同的商品特点不同,对配送的要求也不同,共同配送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各企业的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也存在差距,往往很难协调一致。还有费用的分摊,泄漏商业机密的担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