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
规格:圆片直径从4mm到200mm;方片从3×3到150×150;厚度从0.3到20mm。
面精度:1mm厚度φ25范围内1个牛顿环。50×50范围内6个牛顿环。
光洁度:40/20,20/10
产量:80000~100000件/月。
产品特色:
1.超薄片,材质可以是普通光学玻璃、有色玻璃、石英玻璃、硅片等,目前可以批量生产50*50*0.3规格产品,光洁度可以达到MIL20/10。
2.超精片,材质可以是普通光学玻璃、有色玻璃、石英玻璃、硅片等,在φ25范围内厚度4mm可以做到λ/10,光洁度可以达到MIL20/10以上。
3. 针对目前市场大量需求厚度公差在0.005范围以内的产品,我们已经掌握批量生产的技巧。
、
激光原理
目录
1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2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3
编辑本段1图书信息 书 名: 激光原理

作 者:盛新志,娄淑琴编著
副书名 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302225010
开本: 16开
中图法 TN241
定价: 23.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激光原理》主要阐述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光和物质作用经典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光学谐振腔理论,以及对连续激光器工作特性的分析。对激光放大器、激光器性能改善技术也做了简要介绍。《激光原理》可作为高校激光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激光工作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校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1章 激光概论
第2章 光和物质的近共振相互作用
第3章 速率方程理论
第4章 光学谐振腔理论
第5章 连续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附录A常用物理常数表
附录B激光大事记及在国内发展足迹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2图书信息

书 名: 激光原理
作 者:周炳琨陈倜嵘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118059717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激光原理》(第6版)主要阐述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内容包括激光器谐振腔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和半径典理论;对典型激光器、激光放大器及改善与控制激光器特性的若干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第三章 空心介质波导光谐振腔
第四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第五章 激光振荡特性
第六章 激光放大特性
第七章 激光器特性的控制与改善
第八章 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
第九章 典型激光器和激光放大器
第十章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和激光放大器
参考文献
附录
……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3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7月1日)

图书封面
丛书名: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平装:237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7308007286, 9787308007283
条形码:9787308007283
商品尺寸:25.6 x 18.4 x 1.2 cm
商品重量:381 g
品牌:浙江大学出版社
ASIN:B004GTMXK6内容简介 《激光原理(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作用、光学谐振腔的模式、光学谐振腔的损耗,Q值及线宽、光学谐振腔的几何光学分析、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分析、稳定球面镜共焦腔、一般稳定球面镜腔及等价共焦腔等。编辑推荐 《激光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精品教材目录 第一章 激光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 光的电磁波理论
第二节 光波的模式和光子的量子状态
第三节 光的相干性和相干体积
第四节 光子简并度
第五节 黑体辐射
第六节 光的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
第七节 激光的产生
第八节 激光器和激光的特性
习题
第二章 光学谐振腔
第一节 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作用
第二节 光学谐振腔的模式
第三节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Q值及线宽
第四节 光学谐振腔的几何光学分析
第五节 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分析
第六节 平行平面腔的Fox-Li数值迭代法
第七节 稳定球面镜共焦腔
第八节 一般稳定球面镜腔及等价共焦腔
第九节 非稳定谐振腔
第十节 选模技术
习题
第三章 高斯光束
光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光学
光学(optics),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
目录
学科发现历史发展分类解析
编辑本段学科发现 光学的起源在西方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约330~260)的<反射光学>(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I-Hazen,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的现象。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17世纪,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几何光学的发展。
光的本性(物理光学)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於是光学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上的一根红线。
狭义来说,光学是关于光和视见的科学,optics(光学)这个词,早期只用于跟眼睛和视见相联系的事物。而今天,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是研究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直到X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关于电磁辐射的发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跟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其他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光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时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

自《墨经》开始,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伊本·海赛木发明透镜;公元1590年到17世纪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时独立地发明显微镜;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儿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观察结果,归结为今天大家所惯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顿进行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
牛顿还发现了把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放在光学平玻璃板上,当用白光照射时,则见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一组彩色的同心环状条纹;当用某一单色光照射时,则出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条纹,后人把这种现象称牛顿环。借助这种现象可以用第一暗环的空气隙的厚度来定量地表征相应的单色光。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观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在各向异性媒质中还需要有更复杂的假设。此外,还必须给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质才能解释光不是纵波。如此性质的以太是难以想象的。

光学
1846年,法拉第发现了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1856年,韦伯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电流强度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他们的发现表明光学现象与磁学、电学现象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明能产生象光这样高的频率的电振子的性质,也不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到了1896年洛伦兹创立电子论,才解释了发光和物质吸收光的现象,也解释了光在物质中传播的各种特点,包括对色散现象的解释。在洛伦兹的理论中,以太乃是广袤无限的不动的媒质,其唯一特点是,在这种媒质中光振动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对于像炽热的黑体的辐射中能量按波长分布这样重要的问题,洛伦兹理论还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并且,如果认为洛伦兹关于以太的概念是正确的话,则可将不动的以太选作参照系,使人们能区别出绝对运动。而事实上,1887年迈克耳逊用干涉仪测“以太风”,得到否定的结果,这表明到了洛伦兹电子论时期,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光的量子-光子模型图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量子论不仅很自然地解释了灼热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整个问题。量子论不但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给光子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特别指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也是以光子为最小单位进行的。
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文中指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学,其应用范围只限于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情况,而他的新理论可解释与很大运动速度有关的过程的特征,根本放弃了以太的概念,圆满地解释了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
这样,在20世纪初,一方面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确证了光是电磁波;而另一方面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以及光的化学作用等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
1922年发现的康普顿效应,1928年发现的喇曼效应,以及当时已能从实验上获得的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它们都表明光学的发展是与量子物理紧密相关的。光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现代物理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都是在关于光的研究中诞生和发展的。
此后,光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致于成为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过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并且创造了许多具体的产生受激辐射的技术。
爱因斯坦研究辐射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辐射继续去激发其他粒子,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地获得放大效果,最后就可得到单色性极强的辐射,即激光。1960年,西奥多·梅曼用红宝石制成第一台可见光的激光器;同年制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产生了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产生了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1958年发现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技术的重大变化。
光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由成像光学、全息术和光学信息处理组成的。这一分支最早可追溯到1873年阿贝提出的显微镜成像理论,和1906年波特为之完成的实验验证;1935年泽尔尼克提出位相反衬观察法,并依此由蔡司工厂制成相衬显微镜,为此他获得了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8年伽柏提出的现代全息照相术的前身——波阵面再现原理,为此,伽柏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镜片
目录
概述1.国画装裱的一种形式2.镜片按材料分类:
编辑本段概述 镜片, 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分类:镜片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树脂镜片 特殊镜片 太空镜片 玻璃镜片
编辑本段1.国画装裱的一种形式 在一幅画上,四边镶材料,上下左右无杆。一般都把镜片放在镜框里,所以也称“镜心”。画片周围的绫绢,也是按画心的大小决定的,总的基本形式是:立片,要分天地(天六地四),横片,上下边一样宽,左右两头边一样大,但左右两头的边要比上下边宽些。
编辑本段2.镜片按材料分类:玻璃镜片

玻璃镜片
玻璃镜片,具有比其它材质的镜片更耐刮的特性,但相对的其重量也较沉,其折射率相对高:普通片为1.523,超薄片为:1.72以上,最高可达2.0。玻璃镜片的主要原料是光学玻璃。其折射率比树脂镜片高,因此在同样度数情况下,玻璃镜片要比树脂镜片薄。玻璃镜片的透光率和机械化学性能都比较好,有恒定的折射率、理化性能稳定。没有颜色的镜片称光学白托(白片),有色片中的粉红片称克罗克赛镜片(红片)。克罗克赛镜片能吸收紫外线、对强光略有吸收作用。
玻璃片光学性质优越,不容易划花,折射率高。折射率愈高,则镜片愈薄。但是玻璃片易碎,材质偏重。树脂镜片

树脂镜片
树脂是一种来自多种植物,特别是松柏类植物的烃(碳氢化合物)类的分泌物。因为它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可以作这乳胶漆和胶剂使用而被重视。它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所以有不同的熔点。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种。树脂种类有非常非常的多,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当中,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塑料、树脂眼镜,涂料等。树脂镜片就是用树脂为原材料化学加工合成打磨后的镜片。太空镜片 太空镜片是目前国际上最耐抗击力的镜片,能够有效防止激烈运动时镜片的碎裂,抗击力是普通树脂镜片的10倍,是玻璃片的60倍;特殊镜片 1907年Owen Aves首次提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构思,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特殊镜片视力矫正概念的诞生。这种特殊镜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象鼻子的形状。人们使镜片前表面曲率从顶部到底部连续地增加,可以使其屈光力相应变化,即屈光力从位于镜片上部的远用区,逐渐、连续地增加,直至在镜片底部的近用区达到所需近用屈光度数。
编辑本段3.眼镜镜片的种类 镜片的种类大致分为:抗反光防护镜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