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馨提示*
产品的图片属性及价格仅供参考,详情请旺旺或来电咨询!!

| 商品详细介绍: | |
微生物检测冻干质控菌种使用说明书 1 复苏菌种前应准备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固体、液体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及无菌条件下进行。 2 启开菌种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在无菌条件下,按铝盖上的箭头方向打开塑盖,撕开铝盖,打开西林瓶胶塞,加入0.3mL左右的配套液体培养基,用无菌滴管反复吹吸,将冻干菌种溶解成为悬液,然后用无菌滴管或接种环移至斜面、平板或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菌种与培养和保存方法对应表见附表1,培养基、培养方法和传代保存方法见附表2)。 3 次日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未生长,应继续培养48h或更长时间。 4 复苏后的菌种在传1-2代后使用,建议菌种使用5代后弃用。 5 暂不开启的菌种应在4℃保藏。 注):购买后请尽量及时使用冻干菌种,如发现菌种不活或污染等情况,请在购买之日起1个月内与我们联系。 冻干菌种复苏示意图: |

附表1 菌种与培养和保存方法对应表
菌种编号 | 菌种名称 | 方法 |
| 菌种编号 | 菌种名称 | 方法 |
ATCC 16404 | 黑曲霉 | 方法8 | CMCC(B) 51572 | 福氏志贺氏菌 | 方法1 | |
CMCC(F) 98003 | 黑曲霉 | 方法8 | CMCC(B) 51592 | 宋氏志贺氏菌 | 方法1 | |
As 3.2788 | 桔青霉 | 方法8 | ATCC 51329 | 阪崎肠杆菌 | 方法1 | |
MIG3.104 | 绳状青霉 | 方法8 | 广临检-57 | 肺炎克雷伯氏菌 | 方法1 | |
ATCC 10231 | 白色念珠菌 | 方法8 | CMCC(B) 46117 | 克雷伯肺炎杆菌 | 方法1 | |
CMCC(F) 98001 | 白色念珠菌 | 方法8 | CMCC(B) 45301 | 阴沟肠杆菌 | 方法1 | |
ATCC 9763 | 啤酒酵母 | 方法8 | ATCC13048 | 产气肠杆菌 | 方法1 | |
ATCC 6538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方法1 | CMCC(B) 49027 | 普通变形杆菌 | 方法1 | |
ATCC 2592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方法1 | CMCC(B) 49005 | 奇异变形杆菌 | 方法1 | |
CMCC(B) 2600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方法1 | CMCC(B) 41002 | 粘质沙雷伯氏菌 | 方法1 | |
CMCC(B) 26069 | 表皮葡萄球菌 | 方法1 | ATCC43864 | 弗氏柠檬酸杆菌 | 方法1 | |
CMCC(B)28001 | 藤黄微球菌 | 方法1 | CMCC(B) 52204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方法1 | |
ATCC 29212 | 粪链球菌 | 方法3 | ATCC27562 | 创伤弧菌 | 方法7 | |
CMCC(B) 32210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方法3 | ATCC 17802 | 副溶血性弧菌 | 方法7 | |
CMCC(B) 10104 | 铜绿假单胞菌 | 方法2 | Vb0 | 非01群霍乱弧菌 | 方法6 | |
ATCC 9027 | 铜绿假单胞菌 | 方法2 | CMCC(B) 54002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方法4 | |
ATCC 15442 | 铜绿假单胞菌 | 方法2 | ATCC 9372 | 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 方法1 | |
ATCC 27853 | 铜绿假单胞菌 | 方法2 | ATCC 6633 | 枯草芽孢杆菌 | 方法1 | |
ATCC 8739 | 大肠埃希氏菌 | 方法1 | CMCC(B) 63501 | 枯草芽孢杆菌 | 方法1 | |
ATCC 25922 | 大肠埃希氏菌 | 方法1 | CMCC(B) 63202 | 短小芽孢杆菌 | 方法1 | |
CMCC(B) 44103 | 大肠埃希氏菌 | 方法1 | CMCC(B) 63303 | 蜡样芽孢杆菌 | 方法1 | |
CMCC(B) 44102 | 大肠埃希氏菌 | 方法1 | CMCC(B) 63301 | 蜡样芽孢杆菌 | 方法1 | |
8099 | 大肠埃希氏菌 | 方法1 | ATCC 19404 | 生孢梭菌 | 方法5 | |
NCTC 12900 |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 方法1 | CMCC(B)64941 | 生孢梭菌 | 方法5 | |
CMCC(B) 50071 | 伤寒沙门氏菌 | 方法1 | ATCC 13124 | 产气荚膜梭菌 | 方法5 | |
CMCC(B) 50115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方法1 | ATCC33291 | 空肠弯曲菌 | 方法9 | |
CMCC(B) 50093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 方法1 | CICC6071 | 两歧双歧杆菌 | 方法10 | |
CMCC(B) 50094 |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 方法1 | CICC6069 | 婴儿双歧杆菌 | 方法10 | |
CMCC(B) 51105 | 痢疾志贺氏菌 | 方法1 |
|
|
|
|
附表2 培养基、培养条件和保存方法
方法1: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琼脂(022020)斜面上35-37℃培养24-48h。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2: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琼脂(022020)斜面上35-37℃培养24-48h。斜面(第一代)放于25℃下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3: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血平板(024070)后涂布,35-37℃培养24-48h。平板(第一代)放于4℃冰箱保存,并用封口膜或其它封条密封平板,每半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4: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胰蛋白胨大豆酵母浸膏琼脂(TSA-YE)(026020)斜面上 35-37℃培养24-48h。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5: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哥伦比亚琼脂斜面(024061)加液体石蜡(或厌氧环境)35-37℃培养48-72h。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厌氧环境下保存,每半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6: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碱性蛋白胨水,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碱性琼脂(025040)斜面上35-37℃培养24-48h。斜面(第一代)放于25℃下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7: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3%NaCl碱性蛋白胨水,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3%NaCl营养琼脂(营养琼脂(022020)加入2.5gNaCl/100mL)斜面上35-37℃培养24-48h。斜面(第一代)放于25℃下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8: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沙氏液体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021050)斜面25-28℃培养2-5天。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保存,每两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9: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布氏肉汤,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血平板(024070)42±1℃微需氧条件下培养48-72h。平板(第一代)放于4℃冰箱微需氧环境下保存,并用封口膜或其它封条密封平板,每个星期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10: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TPY肉汤,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BBL琼脂(027330)斜面厌氧环境下35-37℃培养48h-72h。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厌氧环境下保存,每个星期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