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
52品种信息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转Bt基因中熟杂交种
国家审定:国审棉2005006
品种权授权日:2009年5月1日
品种权授权号:CNA20050668.4
育种者:邢朝柱、郭立平、王海林、王海芹、苗成朵
中棉所52(原代号GKz中杂A49-668、中抗杂5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抗虫基因,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多年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母本来源于自育丰产抗病品系P5,父本来源于国产转基因抗虫棉GK1。2001至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塔形、较紧凑,叶片中等偏大、叶色稍深,生长稳健,早熟不早衰。结铃性强,铃尖圆形,铃重5.8g左右,吐絮畅,子指10g左右,衣分40.0%左右。
产量表现
据相关资料显示:
【1】2001至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分别为每公顷3205.5 kg、1251.0 kg和1056.0 kg,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29 的101.4%、99.3%和99.0%,综合评价为第3位。
【2】2002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分别为4045.5 kg、1669.5 kg和1567.5 kg,分别是对照品种中棉所38的107.8%、115.7%和115.7%,增产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之首,综合评价第一位。
【3】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品种生产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287.0 kg和1201.5 kg,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4.1%和15.6%,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之首。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上半部平均长度30.7mm,比强度32.2cN/tex,麦克隆值4.9,伸长率5.4%,反射率73.5%,黄度8.3,整齐度86.6%。
抗病虫性
经国家区试抗病鉴定结果,三年平均枯萎病指12.2,黄萎病指25.6,属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鉴定结果为高抗棉铃虫和红铃虫,达2级抗性水平。
适宜地区
适宜河适宜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要点
1、营养钵育苗移栽,每年4月上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抢晴播种。
2、种植密度,长江流域每公顷1.8万至2.25万株,黄河流域每公顷2.7万至3.75万株。 3、施足底肥,特别要增施钾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视长势追施叶面肥。
4、根据天气和长势情况适量化调,前轻后重、少量多次。
5、及时彻底整枝,以防烂铃,8月上旬打顶。
6、防治四、五代棉铃虫要重于二、三代棉铃虫,注意防治红蜘蛛、棉蚜、斜纹夜蛾、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