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 当雷电云层形成时,云层与地面之间产生一个电场(大气),此电场强度可达到5千伏/米。从而使地面凸起部分或金属部件上开始出现电晕放电。当雷电云层内部形成一个下行先导时,闪电电击便开始了。下行先导电荷以阶梯形式向地面移动。下行先导携带着的电荷使地面建立起来了电场。从地面上的建筑物或物体产生了一个上行的先导。此上行先导向上传播一直到与下行先导会合。此时,闪电电流便流过所形成的通道。地面上的其他建筑物可能会生成好几个上行先导。与下行先导会合的第一个上行先导决定了闪电电击的地点。 TTSE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是产生一个比普通避雷针更快的上行先导。 注意:此说明只描述负向的下行闪电电击,这是电气——几何模型的仅有的应用实例。目前为止,这种闪电电击是最经常发生的。 二、特性 ●性能优越 1、在同等条件(高度)下,“TTSE+”比普通避雷针保护范围大。 2、落雷更准确,减小了雷击点落于非避雷针体的概率。 ●安全可靠:无放射性元素,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抗风能力强。 ●免维护:无源,无需供电,无耗能元件。 ●安装简单:重量轻,不需加装同轴屏蔽电缆。 ●造型美观 ![](http://www.canspd.com/uploadfile/localhost/200903/2009032810504179.jpg)
由测试曲线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 “TTTSE”提前放电避雷针在同样条件下比普通避雷针产生一个更先行(抢先)的初始上行先导电荷放电。 ●“TTTSE+”设计说明 在中国境内安装“TTSE”避雷针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强制性规定: 1、按被保护建筑物的面积、高度、所在地雷电日数及地理环境校正系数、建筑物使用性质等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 2、由防雷类别和建筑物的面积,确定选用一支或数支“卫星”避雷针。 3、引下线应与建筑物主钢筋电气连结,或按规定做二根或二根以上引下线。 4、引下线应作断接卡和在附近地面作绝缘防护。 5、接地体,接地电阻应按GB50057-94要求执行。 6、产品保用期二十年。 ●“TTSE+”设计说明 在中国境内安装“TTSE+”避雷针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强制性规定: 1、按被保护建筑物的面积、高度、所在地雷电日数及地理环境校正系数、建筑物使用性质等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 2、由防雷类别和建筑物的面积,确定选用一支或数支“TTSE”避雷针。 3、引下线应与建筑物主钢筋电气连结,或按规定做二根或二根以上引下线。 4、引下线应作断接卡和在附近地面作绝缘防护。 5、接地体,接地电阻应按GB50057-94要求执行。 6、产品保用期二十年。 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针尖应高于被保护物水平面2m(h1)以上。当避雷针高度不同时(h2,h3,…hn),其保护范围(半径)分别为Rp2,Rp3…Rpn,计算公式应考虑被保护物的防雷等级、当地的雷暴活动情况和地质地貌。 “TTTSE+”的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与它的启动抢先时间(型号)有关,以及与所选的保护级别有关:当h≥5时, 当h<5时,按照(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 注:Rp为所考虑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为针尖相对于被保护物顶部的水平高度差D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 第一类建筑物为20m(GB50057-94规定D=30m) 第二类建筑物为45m 第三类建筑物为60m ![](http://www.canspd.com/uploadfile/localhost/200903/200903281051108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