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混凝土灌浆料 /CGM-1早强无收缩灌浆料
产品特点(优势)
1. 灌浆料高强、早强:1—3天抗压强度可达30—50Mpa以上,设备安装完毕一天后即可运行。
2. 灌浆料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现场只需加水搅拌,直接灌入设备基础,砂浆自流,施工免振。确保无振动、长距离的灌浆施工。
3. 灌浆料微膨胀性: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二次灌浆后无收缩。
4. 灌浆料有效承载面积:确保灌浆料与设备底板、钢柱脚板、超大钢板的接触面积在95%以上。
5. 灌浆料耐久性强:经200万次疲劳实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明显变化。
6. 灌浆料抗油渗性: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比浸油前提高10%以上。
7. 灌浆料耐热性:在高炉基础、渣道墙、冲渣沟等部位60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
8. 灌浆料可冬季施工,耐候性好:允许在-10℃气温进行室外施工。
9. 灌浆料低碱腐蚀:严格控制原料的碱含量,适用于对碱有抑制要求的工程。
10.灌浆料多种浇注方式,可采用高位自流、机械泵送和高压注浆等,确保灌浆料浇筑施工后不离析、不泌水、不沉降;
产品用途
1、灌浆料适用于机器底座、地脚螺栓等设备基础灌浆及钢结构(钢轨、钢架、钢柱等)与基础固定连接的二次灌浆。
2、灌浆料可进行地铁、隧道、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缝的嵌固。
3、灌浆料可用于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地坪和道路的补强、抢修和加固;铁路轨道、吊车粱等灌浆填充施工;。
4、灌浆料可进行地脚螺栓和钢筋的锚固及结构补强。

施工工艺
1、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可采用“自重法灌浆”、“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 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灌浆料的配制
1、推荐用水量:一般地,通用型灌浆料按12.5-14%的标准加水搅拌,豆石加固型按9-10%的标准加水搅拌,水温以5~40℃为宜。
2、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用手电钻式搅拌器)。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3、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4、现场使用时,严禁在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5.
灌浆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3)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4)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6、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2)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判别伪劣
第一个方面:流动度,流动度是指新拌灌浆料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填充模板的能力。流动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施工的难易和硬化灌浆料的质量,若灌浆料太干稠,则难以成型与密实,且容易造成内部或表面孔洞等缺陷;若灌浆料过稀,经搅拌后,容易出现水泥浆和水上浮而石英砂等骨料会下沉的分层离析现象,影响灌浆料质量的均匀性、成型的密实性。
第二个方面: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灌浆料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得灌浆料能够保持整体均匀稳定的性能。黏聚性差的灌浆料,容易导致泥浆与骨料分离,浇注后容易出现蜂窝、空洞等现象。黏聚性过大,又容易导致灌浆料的流动度变差,流动到不到施工的位置,无法跟接触面更好的接触密实,影响浇灌质量。
第三个方面:保水性,保水性是指灌浆料有着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的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差的灌浆料中一部分水容易从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水渗流之处留下许多毛细管孔道,成为日后灌浆料的内部透水通道,出现这个问题,影响耐久性,冬天容易被冻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