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
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但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陆续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测量仪器,尤其是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磁场的形成和来源
其一,是由生物电流产生。人体生命活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断进行的。在这些生化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的传递,而电子的转移或离子的移动均可形成电流称为生物电流。人体脏器如心、脑、肌肉等都有规律性的生物电流流动。根据Biot-Savart定律,运动着的电荷会产生磁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体凡能产生生物电信号的部位,必定会同时产生生物磁信号。心磁场、脑磁场、神经磁场、肌磁场等都属于这一类磁场。
其二,是由生物磁性物质产生的感应场。人体活组织内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磁性,例如肝、脾内含有较多的铁质就具有磁性,它们在地磁场或其它外界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场。
其三,外源性磁性物质可产生剩余磁场。由于职业或环境原因,某些具有强磁性的物质如含铁尘埃、磁铁矿粉末可通过呼吸道、食道进入体内,这些物质在地磁场或外界磁场作用下被磁化,产生剩余磁场。但是,人体生物磁场强度很弱,人体生物磁场在适应宇宙的大磁场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否则就会出现异常反应导致生病。
磁场疗疾,历史悠久
应用磁场作用治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战国时的齐王就有以五石治病之说(磁石乃五石之一),《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慈(磁)石味辛酸寒,主治周痹风温、肢节肿痛……”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载有磁未丸“常服益眼力”。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述了磁石治病,如“大肠脱肛用磁石未面糊调卤上”、“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之。”
清代《验方新编》在介绍磁石治疗耳鸣时写道:“耳中如风雨声即通。”
陈元龙的《格致镜原》记述用磁石作枕“可老而不昏”。
国外应用磁石治病也有记载:古希腊盖伦在公元二世纪曾用磁石治腹泻,十一世纪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用磁石治疗肝、脾疾病等;十九世纪末达松纳耳首次发现人眼的磁闪光效应;1956年日本制成磁性带、磁帽和磁床治疗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和肩周炎等;1973年美国有利用“超导磁体”杀死体内肿瘤细胞的报道。我国从50年代起,磁生物学和磁疗学就受到了普遍的注意,并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磁场的治疗作用
古老的中国医学强调天、地、人合一,这符合现代的生物磁学说。我们认为,天、地、人合一就是通过人体的生物磁发生变化,与宇宙磁场协调起来,从而加大了人体的磁量,同时,磁场的信息被吸收并对组织或器官起着调姿、调息、调心作用。又激发和调动了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使之调节到良好的功能状态,达到健身、治病以及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1.镇痛作用:磁场可通过反射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耐痛力而达到镇痛作用。常见的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都收到明显疗效。
2.镇静作用:磁场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有促进入睡、延长睡眠时间、缓解肌痉挛等镇静作用。
3.消炎作用:磁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4.消肿作用:磁场作用能使局部血流加速,导致渗出物的吸收。
5.降血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是磁场作用调整了植物神经机能,使血管扩张,从而减少了外围阻力。此外,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也有一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