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1899-1985) 林泉幽趣图
纸本镜心
96×180 cm
RMB: 2,800,000-4,000,000
这幅《林泉幽趣图》是钱松嵒83岁所作,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在此幅画面上,钱松嵒创造的“颤笔”、“高土高原皴”等技法亦明显体现,景物繁茂,繁而不乱,笔力雄健,更不忽视人物,楼梯等细节的处理,令人叹服,从中可看出画家具有深厚的笔墨语言功夫以及出色的驾驭题材的能力。在笔墨上,雄浑古拙,刚柔相济,苍健润泽,线条十分拙扑和厚实,充分显示了钱松嵒的传统功力。更重要的是,作品中包含画家的情感和韵味,充分展示了一个83岁老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才能。
lot1058
黄宾虹(1865-1955) 日听潮音度
纸本立轴
97×44 cm
展 览:“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大学艺术系联合主办,1980年6月6日-29日。
出 版: 《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
RMB: 1,000,000-1,800,000
此幅《日听潮音度》作于黄宾虹晚年,此时由于目疾原因,黄宾虹无法追求精准的轮廓与细微的笔墨刻画,而是将几十年蓄积的功力与情怀完全释放到相对粗笔的山水之中,而胸中的意象更加澄明,笔墨意境精彩绝伦。画中山水依然浑厚华滋,但设色的朱砂、石青、石绿或点染,或晕染,与黑密的水墨相辉映,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画面的朦胧雅致更融入了江南山水的秀丽韵味。烟云雾幛缭绕其间,俨然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黄宾虹一生坚守文人画特有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的传统,并努力去自然中求索验证古人的笔墨技法。画家将山水景貌聚散、客观存在的“体貌”、“骨法”、“神气”、“内在美”经过自身提炼,与本人的精神感受和内在性情有机结合,呈现出完美而和谐的视觉景象。这件山水佳作确实体现了黄宾虹一生追求的完美,即和谐的视觉形象、笔墨、章法乃至一定的形式美和风格的统一。
lot1057
陆俨少(1909-1993) 风图
纸本立轴 1975年作
69×35 cm
出 版:《山水画刍议》插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RMB: 800,000-1,500,000
《风图》创作于1975年,此时陆俨少从古典中全面突围,完成“七十变法”,重塑自我,风格从早年的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一变而为此期的浑厚华滋、雄健老辣。此作取斜势构图,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上接浮云,下出图外,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画家使用湿润的笔墨快速皴染山体,向阳处罩染一层淡淡的赭石色,分出阴阳向背。江流云水用笔快速,皴擦点染,一气呵成,混茫交融,相映成趣。这些绝妙的云水创法,形成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漫山遍野的红枫树似铁如钢的穿插在崇山峻岭之中,和画面远处的绿树相呼应。婆娑的树叶均向右侧翻动,和飞动的流云交融在一起,成排山倒海之势。近处的红树婀娜多姿,丰富绚烂;远树的刻画更趋符号化、精练化。二者交相晖映,同时也拉深了画面的空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面的主题思想,好一幅风起云涌、万山红遍的优美画面。此画实现了陆俨少自己对山水画的追求:“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
lot1065
徐悲鸿(1895-1953) 松鹤延年
纸本立轴 1945年作
82×32 cm
出 版: 《徐悲鸿画集》,香港逸英堂,1970年。
RMB: 700,000-1,200,000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徐悲鸿是一位通过以西润中的中西融合方式实现中国画改良的开拓者。在他的许多中国画作品中,都反映出他将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中国传统笔墨语言有机融合的素养和能力。此幅创作于1945年的《松鹤延年》也反映出徐悲鸿的这种特色,作品在讲究虬松与仙鹤造型准确的同时,特别注重依形而生、遣笔运墨的文人挥写特点,仙鹤造型处理似乎更不拘泥,脖颈处一笔淡墨扫过,在交代基本结构的同时更显用笔风神倜傥,较之徐悲鸿的许多大画,此作更具有一种从容洒脱的气度。
吴冠中在水墨绘画上的创造,一开始便以一种极为独特的姿态行走于当时的画坛。他从未固囿于水墨界盛行一时的“师造化”的新写实绘画的潮流,而是致力于西方形式与东方意味的有益结合。画家曾多次到山西写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及人文特色掌握透彻,八十年代中后期曾创作了黄土高原系列,本幅即为其一。在此件作品中,吴冠中将“线条”从配角拉至前台,并大胆的加以极尽扩张,从而使其转化为造型的主体。此外,吴冠中对“窑洞”的描绘不乏具象趣味,一个个拱形的门洞点缀于此起彼伏的山峦线上,廖廖几笔颜色,引人遐思。山间窑洞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传达给观者最朴素的生命体验,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