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居仿古明式撇腿翘头案公司:
好酒越放越醇,而好家具则是年代越久越能彰显它的品位及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如果你去过陶然居展厅或是拥有陶然居的红木仿古家具,你一定会有与笔者同样的感受。 陶然家具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高档红木仿古家具生产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潘家园设有自营销售店,字号“陶然居”。 大城县是有名的红木仿古家具生产基地,大大小小的红木仿古家具企业和作坊几百家。在这里,提起陶然居,没有人不知道。近几年,大城县曾有个别企业粗制滥造,使大城县红木仿古家具的整体形象受到了影响,但陶然居却是一个例外,它就象一抹清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丽姿和倩影。 陶然居的掌门人名叫叶双陶,身材高大挺拔,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曾经有过7、8年古旧家具收购、修复、销售经历。那时他专门收购明、清两代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将残损的旧家具修复后进行销售。从那时起,经叶先生修复过的旧家具就被国内外收藏者看好,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他经手的旧家具卖价最高,销得最好。九十年代叶先生创办了陶然居。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陶然居成了大城古典家具企业的五大家之一。若是论生产规模和环境,陶然居应该是头一把交椅。 那天,在叶先生的办公室里,我们聊起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我问他,陶然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叶董想了想说:“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我说:“哪家企业都会关注内在质量,这个不算,您能不能说说只属于陶然居自己的?”叶董又想了想,说:“就是内在质量!”这倒使我有点茫然了。我知道,大城的几大家红木企业老板中,要说最善于表达的,那是非叶先生莫属。他不是不懂“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可他为什么给自己如此定位呢?果然,叶董说出了他自己的道理。他说:“搞好家具的内在质量,哪个做家具的都是这样说,可真正重视起来,把它当做企业生命看待的,并不多见。而且,真正做到做好,也不容易。”我问:“那么陶然居具体是怎么做的?”叶董说:“陶然居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木材处理、选料和结构。”
陶然居仿古明式撇腿翘头案公司:
被称为太师椅的家具众多,只是其中有太师椅韵味者不多。 太师椅顾名思义,应为或德高望重,或年长位尊者使用的坐具,器型很是讲究,端庄沉稳是基本要件。我们很难想象一位学富五车的老夫子坐在暴发户一样臃肿的太师椅上给弟子们布道;也无法容忍德高望重的白发老者坐在头重脚轻造型滑稽的太师椅上为后辈儿孙立规矩。因此太师椅的韵味应该是敦厚中透出尊严,凝重中充满人性。 陶然居的这款太师椅称得上是雍容大气。整器比例协调沉稳有力,用料充裕考究硕而不俗,灵芝搭脑线条饱满流畅柔而不媚。端放大厅中央,不怒自威,自有一股凛然不容轻忽的气度。 传统家具经数千年一路演变过来,包含了儒家学派的中正平和,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释家思想的无欲无求;凝聚着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的智慧。这是一种精神的生命,绝不是单凭有手艺便能做好的。只有充分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悟道得知,做出有韵味的仿古家具。
陶然居仿古明式撇腿翘头案公司:
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座落在中国北方古典家具的发源地-河北省大城县红木家具工业园。占地面积60亩,现有员工180多人。
在从事修复明、清两代紫檀和黄花梨古典家具多年的基础上,1990年由叶双陶创办仿古家具工厂,于2002年成立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主营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紫属花梨等红木家具的生产和销售。叶双陶先生为创始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致力于中国古典家具的传承和发展,吸收明、清两代古典家具的精髓,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公司成立以来,不图眼前利益,始终把每一件家具定位为艺术品来设计和制造。内外兼顾,对内用内功,一丝不苟做榫卯,对外推敲器型和雕刻。众所周知,榫卯结构即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是决定家具生命长短的关健,也就是说红木家具的制作如果榫卯结构做不精,那就脱离了传统,只能说是家具,根本谈不上是精品、藏品!陶然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榫卯结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使陶然居制作的红木家具能使用几百年!在表面处理上使用两种方法:一是表面烫蜡,二是手工擦生漆(植物漆), 绝对环保。在制作过程中精选材料,无白皮无拼补,长时间烘干,不断推敲家具制做的每一个小环节。近年来赢得了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赞誉。
陶然居的几十款家具申请了外型设计专利,“陶然居”商标在2011年度被廊坊市工商局评为“廊坊市知名商标”; 2011年央视广告热播品牌;2012年度被河北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2013年7月份被中国家具协会评为“中国红木家具优秀企业” ;连续多年被廊坊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公司宗旨:传千载文化,造百年经典。不求量而求精,试看后人来评定。
公司生产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红木家具一条街
![](http://www.lftrj.com/uploadfile/201106/29/5694283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