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蓄电池品牌,充电电池品牌,始建于1992年,台商独资企业,世界优质电池制造商之一,密闭铅酸蓄电池行业领先品牌之一。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12日,是台商独资企业。公司地处中国广东汕头市附近,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主要的产品是生产各种类型密闭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采用日本先进的密闭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以及投入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并且经过20几年的努力,已拥有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不 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使性能品质处于世界电池行业之先列。

中企建业电源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房电源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机房工程、精密空调和电源保护系统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安装和服务。
中企建业专注于机房电源业务,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非常优质的行业资源,作为施耐德(APC/MGE)、艾默生(Emerson)、伊顿(POWERWARE/SANTAK)、研华(ADVANTECH)、德国埃克塞德(EXIDE)、松下(Panasonic)、汤浅(YUASA)、圣阳,大力神(LIBERTY)、荷贝克(HOPPEKE)等国际著名公司的合作伙伴,公司拥有将近千平米的超大仓库,对于常用产品,我公司长期现货。对于非常用产品,我公司也承诺一月内交货。且公司目前正在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健全的产品服务。
中企建业电源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CE Jianye power system (Beijing) Co., Ltd
联系人:张 立
电 话:15311731988
Q Q: 178918428
以下为行业信息,请略过,如有产品问题,请致电与我,公司为扩大销量,扩展渠道,推出优惠价格,真诚欢迎业界伙伴与我们合作。
行业信息
美拟弃燃料电池保蓄电池 超威等资深企业向国际行列看齐 近日有报道称,美国奥巴马政府计划终止无公害柴油基金项目,并且将停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经费。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两个项目已研发数年,耗费巨额资金,但仍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应用。在2010年年底,奥巴马就呼吁商家投资生产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称这一产业将成为美国经济复苏亮点。从奥巴马政府这两行为可以看出,美国将全力开发混合型动力汽车,并把传统汽车用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
不仅仅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也都纷纷把混合动力汽车的蓄电池作为主要能源项目,试图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三方合力,抢占市场先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处于混合型动力汽车上,由此带来汽车用蓄电池的提速。各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新能源汽车和蓄电池行业的竞争。
有不少悲观者认为,中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相对落后将导致蓄电池行业难以匹敌欧美国家,从而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落后。事实上,国内蓄电池行业早已突破技术瓶颈,冲击国际市场,更有不少批资深蓄电池企业走出国门。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带来发展契机的转型时机,中国与国际差距正在缩短,甚至赶超也不无可能。
早在2001年,中国政府就把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大科技课题,并尤为重视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这几年,国内汽车企业跟踪消化了欧美先进汽车技术,可以说后劲很足。目前,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和哈飞等汽车企业,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频频亮相。中国政府在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形成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在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产业——蓄电池行业,中国有超威、天能等大型企业做强力后盾。通过超威等企业在动力电池的成熟技术和实际应用显示,国内企业完全有能力担当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主力军。比如超威公司就已和吉利、江淮、东风小康等20多家汽车厂家建立合作,而汽车行业老大哥通用公司也表达欲与超威合作,将超威的主打产品铅酸动力电池应用在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上。目前超威还和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可见,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上,中国不仅可以自给,还有能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行业信息
超日太阳能863项目有望明年实现产业化 上周五(3月16日),由超日太阳(行情,资讯)、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863计划‘新型太阳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启动会议”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
会议上,由超日太阳参与并承担中试及产业化的“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课题项目目前中试顺利,计划今年6-8月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在该项目中承担技术牵头人角色的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理事、上海超日战略发展研究员彭德香告诉记者,目前中试阶段已经实现电池片转换率超20%,并且按照当前进度,“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项目明年将有望实现产业化。
据了解,该课题项目中,有教授研究员级的研究人员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学位以上人员10人,并聘请德国专家沃尔福冈教授作为特别技术顾问。其中参与中试的电工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研究员赵先生告诉记者,“为如期开展安装调试,课题团队集中,加班加点进入试验期。中试其实就是小规模生产,如果调试没有问题,很快就可以产业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池片的转换率直接关系着光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效益,目前晶硅电池片的转换率一般在18%以下,若能达到20%,将非常了不起,所以很多机构对此正进行研究。哪家公司提前做出来了,便能在技术上领跑。
“在‘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项目流片实验中,电池片转换率第一次达到17.7%,接着达到18.8%,最近的一次已经实现了20.09%”,上海超日战略发展研究员彭德香告诉记者,“目前这已经是国内领先了,并且我们要在量产阶段电池片转换率超20%,走在产业前沿。”
目前,超日太阳已经在为明年产业化做各项准备,包括资金投入、厂房建设及生产线搭建。据了解,超日公司建设3000㎡的超净厂房作为中试线,现已在装修中。同时,公司拨出专款用于项目中试研发,并着手调研建设HIT高效电池生产线的设备和工艺包的工作。上海超日战略发展研究员彭德香表示,随着资金、技术的配备和设备搭建的顺利完成,争取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BBBP33-12F
www.gd-yuas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