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报关有什么申报要素
进口红酒报关有什么申报要素
进口红酒报关有什么申报要素
红酒进口尤其是进口申报环节,涉及到贸易政策、口岸监管、资格单证、企业财税、后续核销等多项严格的作业要求;再者各口岸的针对红酒设备进口申报流程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申报过程又存在部分手工作业性,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货品、不同口岸、不同申报方式”的进口申报多样性和进口物流服务弹性。故红酒进口物流操作,需要有专业、有经验、有规模之服务供货商。
一、进口红酒企业应该具备的主体资质
中国企业要从事进口红酒业务除了一般经营性企业所必需的工商、税务等手续外,在注册的营业范围内还应包括酒类经营资格,具备进口酒类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还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下列手续:到当地商务厅领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经过备案登记后才具备对外贸易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凭加盖备案登记印章《登记表》在30日内到当地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部门办理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所需要的手续。
四、办理“中文注册商标”
进口红酒经营企业应到当地商品检验检疫局领取表格,准备下列申报文件:
1、 企业营业执照;
2、 红酒质量检验检疫报告;
企业需将所对应的进口红酒样酒由国家商检总局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3、 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原印件及译文(此证应为出产国当地的有关机构或组织出具);
4、 生产厂商《卫生许可证》原印件及译文(此证应为出产国当地的有关机构或组织出具);
5、 生产厂商《红酒生产工艺流程》原印件及译文(只需要简单的红酒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示意,并加盖企业印章或负责人签署。);
6、 中文商标设计样张。
保留原正面标签显示的外文并在中文标签上必须有对应译文,且中文品名字体要大于外文品名字体。样张必须是原样大小,可以是彩色打印件。
以上资料齐备后,通过当地商检局上报国家商检局审核批准,发放“中文注册商标批准书”,一款酒对应一个商标。如果一款酒再申请一个商标,红酒的中文名称不得相同。而如果申报的中文名称已有重复的,需要另外起名。
五、进口红酒的中文名称的确定
1、 以红品种名或厂商名命名的,以该红或厂商的中文名命名;
2、 以产地命名的,以其中文译名命名;
3、 以品牌命名的,为了中外文发音的对应,一般以音译汉字命名。
资讯:
进口红酒"可追溯"试点在自贸区内展开 可查拉菲真假
曾经连专业人士都颇感棘手的假冒“拉菲”,如今上海市民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一辨真伪。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进口食品安全口岸行”主题日活动中获悉,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上海进口红酒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开始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试点,待运转成熟将逐步向区外复制推广。
在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记者见到了刚运行不久的进口红酒追溯系统。记者随机挑选了一瓶750毫升的“皮埃尔费朗”黑皮诺干红,用手机扫描瓶颈部的二维码,就可进入“上海酒类商品流通信息追溯监管平台”,平台界面显示这瓶红酒产自勃艮第产区、生产商为皮埃尔费朗家族酒厂、生产日期为2013年3月13日,由上海三凯进出口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1日出货,当天由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进货。界面上还附有该红酒的商检卫生证书批号,与瓶身上贴有的相关中文标签信息完全相符。见记者还有所怀疑,监管人员又拿出了无线射频识别器,查找和解读藏在瓶颈里的电子标签信息,所反映的信息与瓶身标签及瓶颈二维码也是相同的。
“瓶身标签、瓶颈二维码和藏着的电子标签,就像上了三把锁,保证这瓶红酒的溯源信息是真实的,且没有被动过手脚。”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蒋文灏表示,瓶身标签是国家明令要求贴的,二维码是为方便消费者查询,藏着的电子标签则主要供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抽查。如果消费者发现这3个信息之间有出入,那么这瓶红酒的品质很可能无法保证,虽然也有可能是录入信息的环节存在差错,但由于二维码和藏着的电子标签信息都是非人工采集和记录的,所以录错的可能性极小。据介绍,外高桥保税区营运中心下属红酒中心会员单位公共仓库内的7万多瓶酒类产品已纳入了追溯体系,保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上海口岸共进口葡萄酒6997批,货值1.9651亿美元,是全国酒类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口岸,但这些产品基本分销至全国各地,留在本地销售的比例低于12%。因此作为重要的“中转站”,上海有必要保证进口酒类产品信息的真实和透明,否则分销后,酒类产品经过多次转手,环节多了,再溯源就十分困难。据上海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居新平透露,本市正在制订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已将酒类产品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将酒的来源及流向、供应商资质、检验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方式上传至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
不过要让所有登陆上海的“舶来酒”都实现可追溯,仍旧任重道远。据了解,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的进口红酒主要由经销商负责安装二维码和电子标签,如果要建立一条安装流水线,成本约几十万元。“最理想的模式,是由生产者、经销商和销售终端共同承担这笔安装费用,政府部门可以适当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居新平表示,目前百联集团、欧尚超市等零售终端正在就加入酒类追溯体系与相关部门接洽,越来越多的外国酒庄也对这套追溯系统流露出浓厚兴趣,愿意为安装电子标签承担费用。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履行酒类信息可追溯的相关责任,但如果有企业愿意早一步建立相关体系,其实可以取得很好的广告效应,带来的效益可能远超数十万元的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