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小试流程:
- 1. 用烧杯取适量废水(500ml左右),调节PH值到8左右;
- 2. 稀释所需的药剂,脱色剂稀释50倍(即2%的稀释浓度),聚铝(PAC)稀释50倍,聚丙烯酰胺(PAM)稀释1000倍;
- 3. 滴加药剂,先加脱色剂,搅拌,再加聚铝,搅拌,最后加PAM,搅拌,静置;
- 4. 观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调整药剂投加量,重复第三步操作;
- 5.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每吨废水中脱色剂和其它药剂的用量。
试验注意事项:
★ 脱色剂稀释倍数最好在20倍以上,有利于脱色剂分子链的展开而发挥其性能,并能有效控制投加量;
★ 脱色剂最好与聚铝配合使用,因脱色剂形成的絮体和密实度都比较小,和聚铝配合使用不仅能增大絮体的密实度和沉降性,还能通过协同增效的作用减少脱色剂的用量;
★ 每次加药后应先快速搅拌1分钟再慢速搅拌30秒,这样有利于强化药剂的絮凝效果;
★ 加药顺序不要颠倒,应先加脱色剂,再加聚铝,最后加聚丙烯酰胺,有试验数据表明投加顺序颠倒后脱色剂的用量可相差20%左右;
★ 若废水的上清液有发白现象或上清液的COD比滴加前高,都说明滴加脱色剂过量,需减量滴加;
★ 试验时用烧杯量取废水(水量要在200ML以上,这可减少与大试时药剂用量的误差),尽量不用比试管做小试,因废水在比色管的色度比在烧杯中的要小6-10倍;
★ 废水若显酸性或强碱性,要先调节PH值到偏碱性,最好到8,因为脱色剂和聚铝都是酸性水溶液,有利于电性中和作用,有的废水调节PH值到碱性后还可以析出絮体,可以减少药剂的用量。
脱色剂投加量的计算(以具体试验为例)
药剂用量计算公式:
药剂用量(PPM)=【(滴数/20)×稀释浓度/试验废水体积】×106
★ PPM为百万分之一,用量为1PPM相当1吨废水的药剂投加量为1克。
★ 1ML稀释溶液相当于20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