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金丝楠木会备受推崇,有“帝王木”、“木中君子”、“木中之玉”美称。 如何鉴别金丝楠木 ? 金丝楠木的鉴别其实不难,楠木中有金丝即,因为金丝楠木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专业技术名称,它是历史上从皇帝到百姓对这种木材的民间说法。首先要确定是楠木,桢楠属树种在中国约有34种,只要显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金丝楠木,但楠木就很珍贵,桢楠属国家保护树种,近年常听到有因砍伐桢楠而被判刑的消息。 目前市场上的金丝楠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新金丝楠木,国家禁止砍伐且数量稀少,要冒很大风险:二类是老金丝楠木,这类来源比较广,有拆清早期及明朝时的老房下来的,有三峡截搬迁区及内地古庙宇维修拆下来的,还有挖掘古墓挖出的棺裹[扬州汉陵苑广陵王墓黄肠题凑全部由千年金丝楠木堆砌而成,其边角料做成的镇纸在博物馆小卖部要卖上千元,三类是乌木金丝楠木,即阴沉木金丝楠木,是埋在河里或因地壳变迁埋在地里几千年的金丝楠木,主要出在四川。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代表的金丝楠木所制家具及木雕以其极高的观赏价值极稀少的数量和极优良的品质,必然有极大的升值潜力。 典故 在以帝王为主角的盗墓事件中,有一件事一直说不清,这就是“乾隆盗木”一说。 京城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睛的,说是当年乾隆看中了明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以修葺明陵作掩护,“拆大改小”“偷梁换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给自己修建寿陵。资料上也确实有记载,乾隆修葺过明陵,而且运回了包括金丝楠木在内的大量明陵物料。在现代的考古中,考古学者也亲眼看到清陵建筑材料中使用了明朝的木料、砖石。 如此“铁板钉钉”的事实,史书上却不见一点笔墨,这是为什么?乾隆成了中国盗墓狂人中身份最显贵的嫌疑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