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灰钙粉腻子同样的配方,夏天没事,冬天就出打磨脱层的问题?
这要从灰钙粉的成膜原理说起:石灰依靠干燥结晶以及碳化作用而硬化,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且碳化后形成的碳酸钙硬壳阻止二氧化碳向内部渗透,也妨碍水分向外蒸发,因而硬化缓慢,硬化后的强度也不高,1:3的石灰砂浆28d的抗压强度只有0.2~0.5MPa。
在处于潮湿环境时,石灰中的水分不蒸发,二氧化碳也无法渗入,硬化将停止;加上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已硬化的石灰遇水还会溶解溃散。因此,石灰不宜在长期潮湿和受水浸泡的环境中使用----因此,在冬天,特别是含有灰钙粉的腻子批得很厚,又在没有干透又批下一遍,当最后一遍腻子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浸润下产生了极强的硬度,而腻子内部却因为太湿而不能产生胶凝强度,形成了表干里不干、外面太硬,而内部太软的尴尬境况,所以,同样的配方和原材料,在夏天没事,在冬天却频繁出现打磨脱层、生凹陷疤痕的问题。
怎样防范低温时灰钙基腻子粉打磨脱层的问题?
1、重钙细度要合理-----适宜的细度,能保证打磨时砂纸痕迹的细腻、光洁。
2、要降低腻子表面硬度----在冬季,用夏季的配方,腻子表面在潮湿条件下接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时间长,成膜硬度大大高于夏季表现的硬度;而腻子涂层内部,因为气温低,干燥太慢,硬度往往又不及同样的配方在夏天胶凝产生的硬度,外太硬、内太软----就出现了打磨脱层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降低腻子的表面硬度,怎样解决呢?要从减少灰钙粉在潮湿条件下在空气中硬化成膜的时间下手。
第一:让底层干透再批下一层,不给面层腻子在潮湿条件下过多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机会。
第二:调整配方,防止腻子表面生成“水光”(即过度成膜硬化),生成“水光”后,腻子表面硬度过高的同时又阻碍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内部渗透,导致内部强度太低,经不起打磨。
3、要提高腻子内聚强度、内部耐磨性。
第一:通过优化配方来防止腻子表面生成“水光”,以利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腻子层内部渗透,提高腻子层内部的胶凝强度、提高内部耐磨性;
第二:在配方里加入其它粉状可分散性的有机胶粘剂来增强内部粘结强度和耐磨性(如加乳胶粉、聚乙烯醇粉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