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化养鱼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是装备工程化;第二是技术现代化;第三是生产工厂化;第四是管理工业化。
尽管已有水产科学工作者之前提出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殖的理念,但是数十年来技术与模式的变化甚微,偶有改进者也只是在局部或者形式上而已。长期以来,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养殖系统工程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提出了自己的工业化养鱼理念,并形成整套的理论体系。他介绍,工业化养鱼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是装备工程化。没有工厂化配套系统,没有全循环水系统,工业化养鱼不可能实现。第二是技术现代化。包括育种、饲料、疾病防控、循环水系统、加工工艺等,而且要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鱼儿乐自动增氧控制系统是建立以传感器为检测方法、物联网为通信方式、嵌入式CPU为逻辑判断、PLC电路为调控手段的基于物联网池塘高产养殖水质智能调控系统。系统包括水质监测、无线数据传输、控制设备等部分组成,形成一个监测、传输、控制为闭环的完整系统,达到自动、远程控制等智能手段监控自动增氧的目的。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坚持科学化的水产养殖理念。第三是生产工厂化。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养殖车间包括池塘和网箱的养殖,都要以工厂化的理念为指导来实施大规模生产。第四是管理工业化。
从育苗、育种、养殖到加工,都要按工业化的制度、工业化的计划、工业化的步骤来进行。“具体到操作环节,苗种选育、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循环系统、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运输和营销,这六个板块缺一不可,而且要一体化运作。”雷院士具体解释说,加强苗种选优和工厂化繁育,保证苗种数量和质量关;加强鱼类营养研究,推出专业的一品一饲料;疾病防控以防为主,实现使用疫苗控制病害尽量不发生;所有的养鱼系统步入全循环,95%的水能循环利用,每天只要加5%的水,而且温度不变;进入加工厂按照工业化管理操作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无后顾之忧;运输和营销虽然不属于生产环节,但属于产业链的一环,不能忽视,需要我们把产品监控延伸至餐桌上。
综合各方面来看,专家认为工业化养鱼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首先产业本身能提速发展;其次与环境友好,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再就是还适应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另外,这在国际上,也能展现我们确确实实是一个负责任的渔业大国的形象。